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底色,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在构建“大食物观”与践行“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下,一条从传统渔业向高附加值海洋生物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愈发清晰。
南极磷虾,这一全球单一物种蕴藏量最大的生物资源,正成为撬动海洋生物产业价值跃升的关键支点。
从2009年中国首次开展南极磷虾探捕,到2013年磷虾油被列为国家新食品原料,再到如今实现全球市场领跑,短短十余年,一条全新的南极磷虾产业链正加速成型。
在这条新赛道上,青岛凭借其雄厚的海洋科研底蕴和创新企业集群,正引领着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逢时科技”)便是其中的新锐力量。
一滴磷虾油撬动全球市场
全球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浪潮中,南极磷虾凭借“地球第四大可再生资源”的禀赋,成为撬动海洋经济的关键支点。
这种栖息于南极海域的小型生物,体内富含以磷脂质天然结合的Omega-3不饱和脂肪酸与高活性虾青素,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远超传统鱼油,为功能食品与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了优质原料。
![]()
截至2023年底,我国南极磷虾捕捞总量已达60多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5%,仅次于挪威,居全球第二。
然而,磷虾产业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从远洋探捕的资源可控性,到低温萃取的工艺壁垒,再到产品标准的国际话语权争夺,每一个环节都在考验着全产业链的综合实力。
青岛依海而兴,因海而盛,作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这里集聚了全国近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为海洋科技企业提供了丰沃的创新土壤。
逢时科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推动产业从资源开发向高附加值转化不断迈进。
![]()
图片来源:逢时科技
公开资料显示,逢时科技是一家创新型海洋科技企业,致力于以南极磷虾为主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公司以“海洋科技,医学营养”为战略方向,秉持“诚信为本,创新至远”的经营理念,布局高端海洋科技、宠物科技、生物医药三大业务板块。
在青岛,逢时科技建成了占地18000平方米的磷虾油透明工厂,配备10万级GMP净化车间,生产出海洋磷脂含量达56%的南极磷虾油,并将产品漏油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并且连续五年获得国际权威机构ORIVO抽检100%合格认证,成为全球首家且唯一荣获“5年0缺陷”质量金标准的企业。
目前,逢时科技已累计获得知识产权49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9项,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如今,中国磷虾产业已超越单纯依赖资源出口的初级阶段,形成从原料加工到终端产品、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的完整链条,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蓝色药库”里的创新生态
海洋生物制药作为海洋经济与生物医药交叉融合的前沿领域,正凭借深海资源的独特性与技术创新的颠覆性,加速崛起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增长极。
高盐、高压、寡营养的海洋生态环境,孕育了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其成药性远高于陆生来源产物,为重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
行业数据显示,2020-2024年海洋生物制药行业增加值从451亿元增长至7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71%,增速领跑海洋经济各细分赛道。
青岛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蓝色药库”建设的城市,已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跨越。
目前,青岛已有3个海洋创新药物获批临床,包括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抗乙肝病毒药物LY102以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LY104。此外,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2个源自青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已形成“聚集开发、梯次产出”的发展态势,2024年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
![]()
其中,逢时科技以“海洋科技,医学营养”为战略方向,在全球布局六大研发中心,包括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联合成立的营养与健康产品创新研发中心、与青岛大学合作的慢病医学营养研究中心等,形成完善的研发网络。
通过“三个三分之一”的开放式创新模式,逢时科技将自主研发、产学研协同与海外技术并购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在2025年进博会和东亚海洋博览会上,逢时科技先后与挪威阿克、法国罗赛洛、德国塞纳等国际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发布“脑轻松”海洋复合营养磷虾油新品,并启动降血脂药物CaPre的Ⅲ期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逢时科技与中国药科大学携手开展南极磷虾海洋多肽研究,成功发现多条具备抗肿瘤、抗衰老潜力的活性多肽,稳步向海洋创新药领域迈进,实现从功能性食品到生物医药的跨界升级。
在创新之外,青岛正培育更具特色的海洋中药产业集群。
2025年,青岛市海洋中药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其中,明月海藻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海洋中药生产基地,逢时科技则通过南极磷虾油的高值化利用,连续三年入选“亚洲品牌500强”,成为“海洋药仓”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新锐企业激活蓝色经济
任何企业的快速成长,都离不开时代浪潮的推动与政策环境的护航。当前,从国家到地方的多层次政策支持体系,正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省级层面,山东省《关于加快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路径:到2027年,全省将培育约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其中包括10个产值超百亿元的集聚区,并扶持约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的骨干企业。
![]()
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青岛将海洋经济置于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
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生命健康产业被确立为重点突破方向,聚焦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细分赛道,着力打造“海洋药仓·中国康湾”产业地标。按照规划,到2027年,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特别是在海洋药物研发领域,青岛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蓝色药库”建设的城市,已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的重要跨越。2024年出台的《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将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
在具体政策支持方面,《青岛市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对海洋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补,同时按临床试验前研发费用的50%给予配套奖补。
在此政策红利下,全球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新药BG136进入二期临床,明月海藻实现超纯海藻酸钠技术进口替代,年产值突破400亿元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然成型......
当前,蓝色海洋正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崛起下的新赛道,从极地资源开发到国民健康产品,从传统海洋中药到现代创新药物,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正持续推动食品与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刻变革。
而以逢时科技为代表的新锐企业,在这条赛道上的每一步突破都是兑现“向海问药”梦想的新实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