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只股创年内新高?不是市场疯了,是稳钱在托底还有AI带节奏!
10月以来市场一会儿跌一会儿涨,明明看着情绪不对想减仓,结果减完就创新高。
想着抄底,又怕套在半山腰。
说句实在话,不是咱们择时技术差,是现在市场的“钱袋子”变了!
以前炒题材的“快钱”说了不算,“稳钱”越来越多,想赚钱得先抓对真正的核心变量!
10月以来市场明明经历了两轮波动,先是特朗普关税威胁吓走一批资金,后是元首会面后又有人兑现收益。
![]()
但截至11月6日,创12个月新高的个股有232只,比9月底还多,创1个月新高的更是从384只涨到680只。
为啥波动大还能有这么多新高股?核心是“钱的结构变了”。
首先,“稳钱”正在持续进场,传统“快钱”的择时逻辑不管用了。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1-11月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已经达到5.89万亿元,同比增长8.6%。
要是按照政策要求,把新增保费的30%投入A股,理论上能带来超1.7万亿的增量资金。
![]()
咱们对比下其他资金:今年前9个月主动公募新发才1095亿,股票型私募新备案3431亿,跟保险的潜在资金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这些“稳钱”跟以前的游资、激进公募不一样,它们通过保险、固收+、年金进场,看重的是回撤控制和净值稳定,不会因为短期消息追涨杀跌。
以前“快钱”觉得“主线降温就没机会”,2022-2024年这招管用,但现在“稳钱”托底,这个逻辑直接失效了。
咱们减仓的时候,“稳钱”在慢慢买,市场自然跌不深,择时成功率能高吗?
其次,ETF的“逆周期操作”也在平抑波动。
![]()
2024年10-11月,股票型ETF累计净流入1200亿元,其中AI、储能相关的行业ETF就占了850亿。
更关键的是,ETF从来都是“越跌越买”。
10月10日、10月31日这两个市场调整日,ETF单日净流入都超200亿;而6-8月市场亢奋时,ETF反而净流出1180亿。
这种“别人恐慌我贪婪”的操作,让指数波动变小,短期择时根本赚不到钱。
很多人觉得“市场没机会”,其实是自己持仓没踩中结构性方向,跟市场本身没关系。
![]()
既然择时没用,那该盯什么?
答案很简单:中美关系的稳定性和AI基建的投建进度,这两个才是决定市场趋势的关键。
先看中美关系。现在A股早就不是“只看国内经济”的市场了。
以上证指数为例,非金融板块里消费、地产链市值占比不到13%,但海外营收占比接近20%,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跟全球经济、中美关系绑定越来越深。
![]()
不过大家不用太慌:中美刚举行经贸工作组会议,就部分行业关税问题交换了意见,整体氛围可控。
而且美国中期选举落地前,即便有摩擦也不会像今年4月那样剧烈,短期可以暂时放下这个顾虑。
再看AI基建,这才是当前最大的“贝塔主线”。
很多人以为AI只影响TMT,但实际上有色、化工、电新的上涨,都跟AI基建有关。
逆变器、储能是为数据中心供电,能源金属、磷化工是AI设备的原材料。
![]()
现在机构持仓里,TMT+有色+化工+电新占比已经超60%,比2021年核心资产的配置比例还高。
但这里要提醒大家:市场对AI基建的可持续性已经开始担忧。
2024年Q4微软AI相关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5%,但谷歌的CDS(信用违约互换)在11月下旬环比扩大10%,Oracle、微软的CDS今年9-11月也涨了30%以上。
这意味着,做信用交易的机构在押注这些科技大厂偿债能力恶化。
核心顾虑就是:AI能不能赚到足够的钱,支撑越来越高的数据中心成本?
![]()
毕竟现在北美还面临电力短缺问题,要是商业化不及预期,AI主线可能会有波动。
所以调仓思路很明确:别刻意回避AI叙事,但一定要选ROE底部向上的品种。
比如化工、有色、电新,这些板块沉寂了很久,利润率和景气度都在历史低点,就算没有AI故事,本身也有业绩修复的逻辑。
而TMT里有些公司,要是没了AI概念,业绩根本撑不起估值,一旦AI叙事降温,跌起来会很狠。
另外,消费板块也值得关注,现在上证指数非金融样本里消费占比才7.5%,接近2015年低点,后续只要有催化,随时可能补涨。
![]()
其实炒股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短期波动当成长期趋势,把择时技巧当成赚钱关键。
现在市场的逻辑已经变了:“稳钱”进场让择时失效,中美+AI决定趋势方向,真正能赚钱的,是那些抛开题材、有独立业绩逻辑的公司。
与其纠结明天涨不涨,不如花时间研究企业的ROE有没有向上趋势,估值合不合理。
![]()
投资拼的不是“逃顶抄底”的手速,是对底层逻辑的判断,看明白钱的流向,抓准核心变量,才能在波动里赚到该赚的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