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变成画、泥土“开口说话”、米糕飘出百年香……11月13日上午,一场以“劳动筑芳华 成长绽笑颜”为主题的南京市劳动教育展示交流活动,在溧水区状元坊小学双塘路校区开展。全区17所小学同台亮相,20多个项目集中展示,孩子们用双手“讲述”劳动的故事。
![]()
在力学小学溧水学校展台前,骆山大龙、何林坊双龙等本土龙舞文化,被孩子们用巧手复刻成一件件精美工艺品。他们在创作中锻炼耐心与细致,将家乡的文化记忆深深印刻在心里。
![]()
开发区小学展台上,艾草、桂枝等中草药依次排开,学生不仅制作香囊,还展示无土栽培技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农技巧妙融合。
![]()
和凤中心小学的“玉见美好,为你着‘米’”展区里,普通的玉米棒子“变身”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展现出劳动与美育融合的无限可能。
![]()
在石湫中心小学展台,孩子们用小小巧手加工蓖麻,将其编织成一个个别致的收纳袋。袋中盛满土豆、南瓜、花生等作物,生动展现了“从田间到指尖”的劳动智慧。
![]()
“这是我们用花生壳拼贴的‘景观池’!”白马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胡宸宇一边展示自己的作品,一边兴奋地介绍。在他身旁,同学们正忙碌地制作花生美食,香气四溢。指导老师说:“从种花生到制作美食,孩子们全程参与,真正体会到了‘创造’的快乐。”
![]()
![]()
晶桥中心小学的展位前,编织花篮、制作盆景与蒸制米糕同步进行,“指尖技艺”与“舌尖记忆”交织,展现出劳动教育对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滋养。
![]()
实验小学的蚕艺作品区更是琳琅满目,从蚕茧挂饰到蚕丝画作,孩子们在缫丝、编织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着传统蚕桑文化的细腻与智慧。
![]()
扎染技艺在柘塘中心小学和东庐小学同时“绽放”,蓝白相间的布料在风中轻扬。从设计、捆扎到浸染,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传统技艺在童心中焕发新生。
![]()
![]()
状元坊小学同时带来两个特色项目——“‘蔗’里真有趣”与“水生万物,智种未来”。一边是甘蔗渣造纸,另一边是小型水培系统中青翠欲滴的蔬菜。“我们希望劳动教育既接地气,也接未来;既要传承手艺,也要拥抱科技。”指导老师说。
![]()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现场制作香薰蜡烛,这些蜡烛色彩斑斓,每一支都凝聚着孩子们的专注与热爱。他们亲手调配香料、熔化蜡材、倒入模具,掌握了香薰蜡烛的制作技巧,更在劳动中找到了自信与快乐。
![]()
![]()
游府西街小学溧水分校和东屏中心小学的陶艺展区更是童趣盎然。一个个花瓶、水杯、小动物摆件栩栩如生,泥土在孩子们手中被赋予了生命与温度。

在这场展示中,孩子们用作品说话,用行动证明劳动是最好的教育。近年来,溧水区持续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特色化、生活化,各校依托本地资源,开发出非遗传承、生态种植、创意手工等“一校一品”的多样态劳动课程,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记者 | 陶燕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