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家那台老空调用了快八年,一到夏天就嗡嗡响,冷风跟挤牙膏似的往外冒,吹得人头疼。换了几个维修师傅都说“这年纪的机子就这样”,我也就认了。直到上个月客厅装了美的美家全面风空调,开机那一下,我站在三米外都愣住了——那风不是冲过来的,是慢慢涌上来的,像被一层温水裹住,一点不刺骨。
![]()
以前总觉得空调嘛,制冷制热就行,谁在乎风怎么吹?可这回真不一样。它那双出风口一开,整个空间像被轻轻推了一把,空气开始流动,角落的窗帘都跟着晃。没开几分钟,温度就匀了,不像以前总有个“冷区”和“热区”,人走哪儿都得挑位置坐。
![]()
后来问了售后才知道,这机器里头有套“性能四件套”。名字听着玄乎,细说起来其实挺实在:格栅设计参考了跑车的气流通道,风出来不撞墙;642个小孔组成的空气悬架,能把强风打散成细密的微粒;还有个主动导风翼,冬天能让热风顺着墙边滑下来,不会往上飘。我家小孩喜欢坐在地板上搭积木,以前总说脚凉,现在他自己嚷嚷“今天屋里好暖和”。
对比了一下同价位几款主流型号,大多数还在用基础导风板,风一开要么直吹人,要么贴天花板走,屋里温差明显。美的这个设计,明显在“怎么让人感觉不到风”上下了功夫。不是光堆参数,而是真琢磨使用场景。
有次我特意测试,26℃制冷模式下,站在正下方几乎觉不出风压,但体感就是凉下来了。关机后摸出风口,也不像老机型那样干巴巴烫手,温温的,像是有层缓冲在调节。这种细节,不亲身体验根本意识不到。
其实2000档的空调选择不少,但能把送风质感做到这种程度的,还真不多见。很多人买空调只看匹数、能效比,反而忽略了最直接影响体验的“风感”。这台机器让我明白,有时候技术不一定要多炫,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别让人吹得头疼,也别让老人孩子觉得忽冷忽热。
你家要是也有老人小孩,或者对气流特别敏感,这种柔风设计真的值得试试。反正我家这台,已经成了全家人都抢着开的“宠儿”。对了,最近他们好像还出了新色,听说叫云朵白,看着更干净。
说实话,我家那台老空调用了快八年,一到夏天就嗡嗡响,冷风跟挤牙膏似的往外冒,吹得人头疼。换了几个维修师傅都说“这年纪的机子就这样”,我也就认了。直到上个月客厅装了美的美家全面风空调,开机那一下,我站在三米外都愣住了——那风不是冲过来的,是慢慢涌上来的,像被一层温水裹住,一点不刺骨。
![]()
以前总觉得空调嘛,制冷制热就行,谁在乎风怎么吹?可这回真不一样。它那双出风口一开,整个空间像被轻轻推了一把,空气开始流动,角落的窗帘都跟着晃。没开几分钟,温度就匀了,不像以前总有个“冷区”和“热区”,人走哪儿都得挑位置坐。
![]()
后来问了售后才知道,这机器里头有套“性能四件套”。名字听着玄乎,细说起来其实挺实在:格栅设计参考了跑车的气流通道,风出来不撞墙;642个小孔组成的空气悬架,能把强风打散成细密的微粒;还有个主动导风翼,冬天能让热风顺着墙边滑下来,不会往上飘。我家小孩喜欢坐在地板上搭积木,以前总说脚凉,现在他自己嚷嚷“今天屋里好暖和”。
对比了一下同价位几款主流型号,大多数还在用基础导风板,风一开要么直吹人,要么贴天花板走,屋里温差明显。美的这个设计,明显在“怎么让人感觉不到风”上下了功夫。不是光堆参数,而是真琢磨使用场景。
有次我特意测试,26℃制冷模式下,站在正下方几乎觉不出风压,但体感就是凉下来了。关机后摸出风口,也不像老机型那样干巴巴烫手,温温的,像是有层缓冲在调节。这种细节,不亲身体验根本意识不到。
其实2000档的空调选择不少,但能把送风质感做到这种程度的,还真不多见。很多人买空调只看匹数、能效比,反而忽略了最直接影响体验的“风感”。这台机器让我明白,有时候技术不一定要多炫,关键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别让人吹得头疼,也别让老人孩子觉得忽冷忽热。
你家要是也有老人小孩,或者对气流特别敏感,这种柔风设计真的值得试试。反正我家这台,已经成了全家人都抢着开的“宠儿”。对了,最近他们好像还出了新色,听说叫云朵白,看着更干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