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学下了十几二十个App、128G内存都不够,喝水、开宿舍门都要单独下App,很多App开屏全是广告、稍微一碰就跳转……据半月谈报道,如今,伴随着智慧校园建设,有的高校校园App泛滥,引发讨论。其实,校园App贵在精,不在多。
固然,高校组织庞大、机构众多,各部门间存在一定的数据壁垒。即便如此,或可由信息技术部门牵头,将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图书馆、各学院或研究院所、后勤集团等统筹考量,“求同存异”集合各家所需,打造一个中心平台。根据“中心化平台+模块化微应用”的架构,将教务选课、成绩查询、图书借阅、财务缴费、校园卡服务、消息通知等统一整合,开发一个App。如果校方技术部门力有不逮,也可考虑与社会企业合作研发;同时,注意数据隐私的保护。
校园App影响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数以千万计的师生群体。一方面,大家都需要用App来解决校园生活的一应需求,食堂打饭、上课打卡、日常打水等等;另一方面,干一件事就得下一个App,未免过于繁琐,使用效率偏低。从前,一张大学校园卡可以当饭卡、门禁卡、借书卡,还能去教育超市购物;如今,技术进步,校园App的推进不该一味地做“加法”,也可以考虑适当地做“减法”,尽量保证多种功能在同一个App完成。
至于那些跳转广告,如果不需要装那么多App,是不是自然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如果有广告推介,校方是否可以考虑从技术角度和管理层面予以拦截。
智慧校园建设、开发校园App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大学时光,而非困于“App围城”、苦找广告的关闭键。
校园App一个够用,最好。
原标题:《微言 | 校园App “泛滥成灾”?贵在精,不在多》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