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许久的五一小长假如期而至,我怀着雀跃的心情走下站台,时隔多年,终于又看到了火车那抹深绿色的身影。
看见火车的瞬间我就想起来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坐火车去姥姥家的时候了,并不太记得那时候听过乘务员喊“香烟啤酒火腿肠”,但记得那个网购还不怎么盛行的年代火车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卖十块钱的小物件,售卖人凭一副伶牙俐齿,挨个车厢的兜售着自己的货物。而其中记得最清楚的东西要算此前从没见过的玩具魔板,小小的我目不转睛,看着它在列车员手里不停变换身形,觉得那简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玩具。
后来私家车慢慢普及,我出行就很少再坐火车,出远门也多会选择高铁,再次见到这个老朋友,心里顿觉感慨。其实这次做出选择的原因很简单,我是想省下钱来多玩一玩,无所谓有没有座位,也无所谓多长时间,只是没想到尽管它速度慢,但是仍旧座无虚席,甚至已经到了“站无虚席”的地步。
所以和我一样选择坐这辆火车的还有什么人呢?
当然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特种兵”大学生。大家抱着青春的一腔热血闯出家门,用好不容易等来的假期用来去向更未知的远方。也许与多年老友结伴,也许和新交同行,也许旅途中会结识新的朋友。这当然是少年时代独有的潇洒与疯狂。
但这究竟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是什么人呢?
独身一人,夫妻同行,合家三口……这些人的目的地实在是太好辩认了,他们的目的地毫无例外,一定是家乡。
座位旁边的大叔大妈正是这其中的一员。大妈倚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起来是被新的站点旅客上下的声音吵醒,大叔则以一副保护的姿态坐在她外侧,注意到她醒来,于是低声絮语几句,让疲惫的妻子露出笑颜,然后大妈就又安心闭目。
车厢连接处有几个无座的“糙汉”。趁着列车还停在站台,他们点燃香烟,自顾自吞云吐雾,大叔也起身加入其中。他一起身,旁边的大妈便顺势改换睡姿,将身体更舒展一点,占据了两个人的位置。
临近开车,乘务员来提醒吸烟的男人们,用了有些严肃的语气。他们哂笑着,并不以为意。大叔灭掉香烟回到座位上,把妻子揽在怀里,却又像是靠在妻子身上的孩子一般,两人就这么互相依偎着低声交谈起来。
等我穿过拥挤的人群去上完厕所回来,大妈已经完全醒了,他们正在吃烙饼,看起来寡淡无味的白面饼散发出香气。他们热情的跟我分享,担心我出远门没有经验会饿肚子,我拒绝了烙饼之后大叔又拿出了火腿肠,第一根递给妻子,第二根则塞在我手里。
没有汤水,他们就拿啤酒下饭。两三罐啤酒下肚,又一个站就要到了。大叔起身在过道里活动了一下身体,又一次拿出烟盒,给对面的高个子男人递了根烟。
高个子应该是从始发站上的,已经被火车远远抛开的乌鲁木齐。他说他是哈尔滨人,在新疆打工,这趟回家的旅途要33个小时。如果走北京的话,要38个小时。
车身停稳,男人们再度点燃了香烟。大叔倒是又回到了座位上,嘿嘿笑着把已经拿出来的烟别在耳后。大妈带着几分嗔怪地问他怎么不去,大叔依旧嘿嘿笑着,说等下一站吧。
我终于发现大妈坐的靠窗位其实是属于我的,犹豫再三,还是提出想换一下座位,实在是因为那个位置靠窗,能趴能倚,睡觉的话感觉会舒服一点。大叔和大妈都很不好意思,大妈一边责怪大叔不好好看车票信息,一边着急地把位置让给我。
但我尝试了几种我觉得会舒服的姿势,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大概是太长时间没有坐过这么长途的火车了吧……对面的高个子靠着墙,就那么站着睡着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我再次醒来,听见一个圆寸发型的男人在跟高个子谈晚清。我听到了李鸿章,还有那颗乌龙般的悲剧性的炮弹——他的故事竟然跟我前不久在课堂上知道的一样。上一站上车的女孩子正坐在圆寸的位置上休息,女孩子本来没有座位,但圆寸坐着她带来的小马扎,正跟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历史与政治。
大叔夫妻俩马上要下车了,两个人都很兴奋。其他人也很替他们兴奋,仿佛自己也马上就能到家一般。大妈提前三十分钟就开始收拾,扔掉垃圾,装好行李,然后想去过道里等候,被大叔笑着制止,说还是再坐下歇一下吧。
原来他们已经在火车上熬了30多个小时。原来从郑州下车后他们还有二百多公里路才能到家,下一种交通工具是比火车更慢的大巴。
郑州站终于到了。下车之前,大叔拔下正在充电的手机,我这才知道,那充电宝是高个子的。东西不知怎么拿不下,大叔却不舍得丢掉,大妈就做主要送给高个子。“这兜里都是吃的,(方便面)是在包里压的,老乡你别嫌弃,里面好着呢,你离下车还早着呢,饿了还可以吃。” 圆寸也把还剩多半的一盒香烟也塞在高个子手里,高个子有些不好意思,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只赶在三人下车之前匆匆道谢,最终还是接受了礼物。
高个子在我身边坐了不到三分钟,被新上车的人一句“你好这是我的座位”叫起来,回到了车厢连接处,依旧是靠墙站着。
列车再次启动,伴随着重新响起的车轮与铁轨规律的撞击声,我再次昏昏欲睡。半梦半醒间,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做攻略时刷到的几个避雷贴而改变选择,还是坚持选择了慢车。再次与慢车相逢,我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也再一次体会到了人情至暖——慢车上的他们关心以前素未谋面的小姑娘的温饱,给比他们还年轻的人让座,把食物塞到仅有一面之缘的人手里,把剩下的烟一股脑给还有漫长路途的陌生人,把充电宝借出去几乎一整晚,尽管自己还有一天一夜的归途。
他们或许会粗心地占座,也会在到站时一根接一根地吸烟,但这些稍显粗陋的举止,恰恰是生活未加任何修饰、最本真的样貌。正是这些朴实的人们,在列车慢节奏的摇篮里,将这份粗粝悄然煨成了鲜活的温热,仿若一锅小火慢炖的汤,让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我在旅途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别样的人间烟火气。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学生 初颖睿)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