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刘春晓,湖南湘潭人。袁武工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特区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导师,北京金融科技学院特聘导师
《底色》
——水墨绘就的底层光芒
刘春晓的《底色》系列人物画,像一坛用粗陶碗盛的老茶——初看是浓淡交织的墨色,细品却浸着岁月的回甘。这组以重庆棒棒军为原型的水墨人物,没有宏大的叙事铺陈,亦无刻意的悲情渲染,却用最朴素的笔触,在宣纸上凿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注脚:那些被生活压弯脊梁却始终挺直腰杆的普通人,才是城市最本真的底色。
画作的动人,始于对“真实”的虔诚凝视。画家的笔端没有“底层”的标签化想象,只有对个体生命的极致尊重。他像一位耐心的记录者,以近乎偏执的细腻,描摹着棒棒军的每一道生命痕迹:短而稀疏的灰发间夹杂着岁月的霜色,眼角的皱纹如刀刻般深嵌,皮肤因常年日晒呈深褐或古铜色,指甲缝里的污垢、手掌心的老茧、裤脚的磨损,甚至连趿拉拖鞋时微蜷的脚趾,都被如实记录。这些细节不是猎奇的符号,而是对一个群体生存状态的诚实交代。这种对真实的抓取,赋予作品强烈的现场感,仿佛能看见棒棒们歇脚时的喘息、交谈时的烟火气……,水墨人物画由此挣脱了传统程式的束缚,在当代语境中生长出直抵人心的温度。
在艺术语言上,《底色》以减法抵达深刻。画家摒弃繁复背景,用大面积留白将视线聚焦于人物本身,让每一寸笔触都服务于对“人”的刻画。水墨的浓淡干湿被赋予双重使命:既模拟布料的褶皱感、皮肤的松弛度,又通过局部暖色(手部的红褐、面部的淡赭)打破单调,在灰调中注入生命的温度。这种“素色中的热烈”,恰如棒棒军们粗糙外表下的坚韧内心——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生活的重负从未压垮他们对活着的郑重
《底色》的深层价值,在于它为时代留存了一份鲜活的“底层群像档案”。当城市天际线不断攀升,当“效率”与“速度”成为关键词,棒棒军这类群体常被简化为“背景板”。而画家的画笔,却让他们从模糊的群体符号中“站”了出来,这些未经修饰的生命状态,不是“苦难美学”的注脚,而是对“劳动价值”最平实的诠释——正是无数个“他们”,用布满老茧的手,托住了城市的烟火日常。
以艺术力量为平凡者发声,让“底色”不仅是画面的墨色基调,更成为理解社会、共情他人的精神底色。
在这个图像爆炸的时代,刘春晓选择以最传统的水墨语言,完成对当代生命状态的深刻观照。他用“减法”对抗冗余,用“朴素”解构浮华,让观者在墨色的浓淡里,看见每个普通人的生命投影……
《底色》系列是对平凡者最真诚的致敬。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历史,从不在史书的宏大叙事里,而在每个认真活着的人的皱纹与老茧中;真正的艺术,也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俯瞰,而是俯下身去,触摸那些被岁月磨蚀却依然温热的生命。
——韫之乙巳于京华
作品欣赏
![]()
《底色系列 》1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2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3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4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5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6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7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8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9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10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11 124cm×260cm
![]()
《底色系列》12 124cm×260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