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49年正月初十,洛阳城北门。当曹爽陪着少帝曹芳的车驾靠近城门时,刺骨的寒风里突然响起甲士整齐的戈戟碰撞声——城门两侧,数百名精锐禁军肃立如铁,刀光映着城楼上那个端着热茶的老人。司马懿穿着素色朝服,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见曹爽下车,甚至抬手示意:“大将军,一路辛苦。”
![]()
可曹爽刚迈过城门门槛,身后“哐当”一声巨响,厚重的城门被甲士死死关上。他猛地回头,看见司马懿的笑容陡然变冷,手中茶杯轻轻一放:“拿下。”这一刻,曹爽才明白,三天前那句“保你富贵终身”的承诺,不过是一场浸满鲜血的骗局。手握天子与兵权的他,为何会沦为阶下囚?司马懿的狠,又何止是诛灭政敌那么简单?
![]()
一、权力棋局:装病三年,就等这一天
曹魏正始七年(247年),洛阳城都在传:太傅司马懿不行了。
有人说亲眼看见他连穿衣都需要婢女搀扶,喝粥时汤汁顺着嘴角流满衣襟;还有人说,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日夜守在床边,连朝会都不敢参加。消息传到大将军曹爽耳中,他起初还半信半疑,特意派亲信李胜去太傅府打探——李胜要去荆州赴任,按礼节向司马懿辞行。
可李胜进门后,看到的场景让他彻底放下戒心:司马懿躺在床上,眼神浑浊,连李胜的名字都叫错,把“荆州”听成“并州”,反复念叨“并州偏远,将军多保重”。李胜无奈纠正,司马懿却似懂非懂,还拉着他的手哭:“我老了,恐怕见不到将军回来了,我的两个儿子,以后就托付给你了。”
![]()
李胜回宫后,把这一幕添油加醋地告诉曹爽,曹爽哈哈大笑:“司马懿一死,这洛阳城还有谁能挡我?”他不知道,自己前脚刚走,司马懿就从床上坐了起来,眼神锐利如鹰,对司马师说:“李胜这等人,不足为惧。曹爽的心思,我已摸清。”
这三年“病榻生涯”,不过是司马懿的伪装。早在魏明帝曹叡临终托孤时,司马懿就看透了曹爽的野心。239年,曹叡将8岁的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可不到一年,曹爽就以“太傅尊贵,不宜亲掌兵权”为由,把司马懿明升暗降,夺走了他的禁军指挥权。随后,曹爽把弟弟曹羲、曹训都安插进禁军,又提拔何晏、邓飏等亲信把持朝政,甚至把皇宫里的珍宝搬到自己府中,连先帝的妃嫔都敢纳入后院。
司马懿隐忍不发,一边装病避祸,一边让司马师秘密训练“死士”三千,散落在洛阳城的市井之间,只等一个绝佳的时机。而这个时机,就是曹爽离开洛阳的那一天。
![]()
二、高平陵之变:五天惊魂,一步踏错满盘输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曹爽做出了致命的决定:带着少帝曹芳、弟弟曹羲、曹训,以及何晏、邓飏等所有核心亲信,去高平陵祭扫魏明帝。
他出发前,有部下劝他:“大将军,应留些人手守洛阳,以防不测。”可曹爽拍着胸脯说:“司马懿病得快死了,洛阳内外都是我的人,有什么可担心的?”他哪里知道,自己刚出城门,司马懿就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带着司马师的三千死士,直奔禁军大营。
接管禁军的过程,比司马懿预想的还要顺利。禁军将领大多是司马懿的旧部,对曹爽的专权早已不满,见太傅“病愈”,纷纷倒戈。司马懿一边派兵控制武库、封锁洛水浮桥,一边进宫面见郭太后,以“曹爽擅权乱政”为由,请太后下旨废除曹爽兄弟。
![]()
远在高平陵的曹爽,接到消息时正在和亲信饮酒作乐。他瞬间吓得面无人色,手中的酒杯“哐当”掉在地上。就在这时,一个苍老的身影冲破封锁,骑马赶来——大司农桓范,带着朝廷的印信和粮草调度文书,闯进曹爽的大营。
“大将军!”桓范气喘吁吁,“快挟天子去许昌!许昌有武库,有粮草,我带着大司农印信,可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只要你一声令下,司马懿不过是叛臣贼子!”
![]()
曹爽低着头,沉默了一夜。他不是没想过反抗,可司马懿派来的使者接踵而至,带来的承诺越来越诱人:“只要交出兵权,仍封你为舞阳侯,食邑万户,可安享富贵。”使者还带来了蒋济等老臣的担保,甚至指着洛水发誓:“若违此誓,天人共弃。”
黎明时分,曹爽扔掉了手中的佩剑,对部下说:“我投降。至少,我还能做个富家翁。”桓范看着他,气得浑身发抖,大哭道:“曹子丹(曹爽之父曹真)何等英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用的儿子!我们都要被你连累灭族啊!”
![]()
三、血色清算:城楼上冷笑,看满门尽灭
正月初十,曹爽陪着曹芳回到洛阳。 他以为等待自己的是侯府的荣华,可迎接他的,是遍布街巷的甲士和司马懿冰冷的眼神。司马懿根本没给他回府的机会,直接下令将曹爽、曹羲、曹训等人软禁在府中,派人日夜看守,连院子里的树木都要一一登记,防止他们攀树逃跑。
![]()
曹爽这才慌了,写信给司马懿,求他给点粮食。司马懿收到信后,让人送了一百斛米、几车肉——不是怜悯,而是要让曹爽明白,他的生死,全在自己一念之间。
接下来的日子,司马懿开始罗织罪名。他让何晏负责审理“曹爽谋反案”,何晏为了自保,拼命搜罗证据,甚至牵连了许多无辜之人。可当何晏把名单交给司马懿时,司马懿却摇摇头:“不够。”何晏问:“难道还有我?”司马懿笑着点头:“是。”
![]()
短短几天,“谋反”的罪名就定了下来。根据《三国志·曹爽传》记载,司马懿上奏朝廷:“爽以支属,世蒙殊宠,受托孤之任,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飏、谧等谋图神器,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
行刑那天,洛阳城的刑场被围得水泄不通。曹爽兄弟被押在最前面,何晏、邓飏、桓范等人紧随其后,还有他们的家人——老人、妇女,甚至襁褓中的婴儿。当刽子手的刀落下时,哭声、惨叫声响彻云霄。
而城楼上,司马懿正临窗而坐,手中端着一杯热茶。他看着刑场上的惨状,没有一丝动容,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有部下前来禀报:“太傅,曹爽幼子年仅三岁,是否留一条性命?”司马懿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冷冷地说:“斩草,要除根。”
那一天,曹爽三族被夷灭,牵连被杀者多达五千余人。洛阳城的血,染红了初春的冻土。司马懿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嘴角又露出了当初那抹冷笑——这盘棋,他赢了,赢得干干净净,狠得彻彻底底。
![]()
四、历史回响:狠辣夺权,终究难逃因果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继续清除亲曹势力,连皇帝曹髦都被司马昭的部下当众刺杀。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建晋,统一三国。
![]()
可司马懿的狠辣,终究埋下了祸根。他用背信弃义的手段夺权,用血腥屠杀巩固权力,开启了西晋“重权谋、轻信义”的政治风气。司马炎建国后,为了防止权臣专权,大封宗室,却引发了八王之乱;西晋贵族们效仿司马懿的奢靡与残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五胡乱华,华夏大地陷入百年战乱。
更具讽刺的是,百年后,刘裕推翻东晋,建立刘宋。为了防止司马氏死灰复燃,刘裕下令将司马家族满门抄斩,无论老幼,无一幸免。当初司马懿对曹爽的狠,终究以同样的方式,报应在了自己的子孙身上。
![]()
回望高平陵的那场血案,曹爽的懦弱天真固然可悲,但司马懿的狠辣失信,更让人不寒而栗。权力的游戏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被欲望吞噬的人性。司马懿赢了权力,却输了良知,留下千古骂名;曹爽输了性命,却给后世留下了最沉重的教训——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任何天真的幻想,都只会换来灭顶之灾。
历史的风,吹过洛阳城的残垣断壁,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城楼上的冷笑,和刑场上的哀嚎。那些关于权力、信义与人性的拷问,从未随着时间消散。这或许,就是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最深刻的警示。
参考历史资料 :
1. 《三国志·魏书·曹爽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魏略》
2. 《资治通鉴·魏纪七》(正始十年)
3.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关于高平陵之变的政治背景分析)
4.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司马氏代魏相关论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