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有一座历经2000多年的边塞雄关。历代王朝为防止游牧民族南下进入中原,都在这里屯兵扼守,它是北方乃至中国的北大门。这就是山西朔州市右玉县的杀虎口。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杀虎口作为一带雄关,战火绵延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清以后,这里成了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这是一场持续了300多年的人口大迁徙,晋、陕、冀三省数百万人在饥寒交迫下,背井离乡,翻越长城,走向了蒙古草原
![]()
在杀虎口旁边就是杀虎堡和平吉堡。杀虎堡的构造展示了这里从军事要塞转变成通商要隘所发生的变化。咱们首先来到了南门的平吉堡台,是曲和平贸易集市之一。它前面那个堡就是杀虎堡,主要是军事功能。平吉堡是万历年间修筑的一个用于茶马护市的城堡,就像一个集市一样。
![]()
![]()
杀虎堡由南北相连,建于不同时期的两个军堡组成,是长城沿线罕见的连环城堡。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与瓦剌达靼矛盾激化。嘉靖二十三年,朝廷在长城内侧修筑了杀虎堡,以加强边防。后来随着关系缓和,明隆庆四年双方达成协议,通共互市。为了适应开设马市的需要,万历四十三年,杀虎口南侧修筑了大小布局相同的平级堡,并在之间筑墙相连。将这一部分。称为中观,专门用于马氏交易,形成了事实上的三宝莲环。以后人们把这座城堡统称为杀虎。
![]()
![]()
杀虎口鼎盛时期曾经一度是长城沿线与张家口齐名,繁荣的商路也让它成为清朝重要的税官,经济收入相当高,是全国39个关口里边的前四名。在大家熟知的走西口之中,沙虎口是个关键的要塞。据说,走西口之名的由来源于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之说。历史上走西口的人们主要来自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千百成群的人们背井离乡,走出溪口,去往内蒙古西部各地觅食求生,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
![]()
走西口是人们在无法谋生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选择,所以这里留下了很多心酸悲怆的传说。据说从这里走西口的人过了眼前的通顺桥就。意味着离开故土,远走他乡。所以人们走到这里,总是一步三回头,举目长叹息,最后狠狠心,跺一跺脚,含泪而别。因此,小石桥上留下的凹痕,都是走西口人跺脚留下的生生印痕。随着岁月流逝,它早已风华不再,但它所承载的那段久远的历史却令人无法忘怀。
![]()
![]()
(来源:瑶瑶风景 作者 瑶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