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悬壶济苍生,笃行践仁心——专访兰大二院消化内科黄晓俊教授

0
分享至

他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历经坎坷,却凭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信念踏入医学殿堂;他深耕消化内镜领域四十余载,对内镜技术痴迷执着,被誉为“镜痴”;他始终以“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的理念,从追求“技术至上”转化到“治病治心”,用精湛医术与人文温度守护陇原百姓健康。他就是兰大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医师协会秘书长黄晓俊——一位将人生与甘肃省消化内镜事业紧密绑定,以半世医途书写民生守望的医者。

在兰大二院三楼内镜中心的走廊里,消化内科的发展历程图文历历在目,每一幅画面都是黄晓俊教授奋斗的注脚。2003年他接任消化内科主任时,科室仅有4名医生;如今,这里已是甘肃省临床重点学科、国家消化内镜培训基地,拥有百余人的专业团队。从青丝缕缕到银发满头,黄主任笑言:“我的从医生涯,就是从走廊的那头走到走廊的这头,陪着我省消化内镜事业一起成长。”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他与内镜相伴、与患者相依的从医岁月……

从革命家庭走出的坚毅少年

黄晓俊出生于革命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老革命,早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带领八名药工赴延安投身革命,参与创建边区中央制药厂(现华北制药),后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负责药械工作。抗战胜利后,他经抗日军政大学及边区医校、中央医院培养,转型为医生后,派往陕甘宁边区从事地方卫生工作,在庆阳行政专署先后参与创建了多家医院。解放后,作为工农干部的祖父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接受五年系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第一康复医院(现宝鸡市中心医院),担任院长直至离休。祖父“关爱患者、廉洁行医”的一生,如同一盏长明的灯塔,早早照亮了黄晓俊的从医之路。



家庭合影(前排左1:幼年时期黄晓俊)

革命家庭的熏陶让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革命思想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而命运的考验却在他5岁时骤然降临。“特殊历史时期里,家里突遭变故,我历经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磨难……”黄晓俊教授的回忆里带着沉缓,“爷爷被批斗游街,奶奶带着一家人躲在医院洗衣房的脏被褥里度日。后来,我被迫回到下放到农村的母亲身边,父亲从事驾驶员工作,常年在外。6岁的我,稚嫩的肩膀早早地扛起家庭重担,喂猪放羊、割草做饭、照顾年幼的妹妹”,艰苦的日子像磨刀石,磨出了他骨子里的坚毅自强。困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农村,做一个能为百姓办事,受人敬重的人。”

逐梦医学,与内镜结下不解之缘

黄晓俊的小学,是在庆阳农村的“完全小学”读的,四面漏风的教室,土坯砌的板凳、木板搭成的课桌、纸糊的窗户,寒冬里冻的发僵的手脚,都没能阻挡他求学的热情。他比其他孩子更加勤奋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78年,他顺利考入庆阳一中尖子班,在良师指引下,接住了命运带来的“求学橄榄枝”。

谈及为何选择医学,除了家庭的深远影响,亲身经历让他坚定了初心。高二那年,一场大叶性肺炎让他休克昏迷,是父亲背到医院紧急抢救才捡回一条命。病愈后,他深刻感受到医学的神奇,想要探索医学奥秘的种子悄悄深埋心底。后来一场流感,看到敬爱的老师们被咳嗽折磨得痛苦不堪,少年黄晓俊在那一刻立下誓愿:“学医!治病救人,为人们解除病痛,造福苍生。”198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兰州医学院,正式踏上医学逐梦之旅。


大学时代的黄晓俊(前排左四)

1985年大学毕业后,黄晓俊被分配回庆阳当地。他毅然放弃市医院的工作机会,选择到庆阳卫校当老师——在他看来,教学相长本就是提升自我的另一种路径。任教三年间,他承担了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广泛涉猎唐诗宋词、医学典籍,既充实文化素养,也夯实专业基础。从古典文学中汲取的圣贤之道,让他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名品德高尚的医者,进一步深造的渴望愈发强烈。1988年,他成功考取兰大二院消化科赵怀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重返兰州。

读研期间,黄晓俊第一次接触胃镜,便对这项技术“一见钟情”。“冥冥之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对胃镜爱不释手。”在赵怀玉老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潜心钻研、反复练习,毕业时已熟练掌握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等操作。留到兰大二院消化内科工作后,他对内镜的痴迷更甚,工作中“镜不离手”,闲时也“思不离镜”,被同事们亲切称为“镜痴”。他勇于创新,先后完成甘肃省第一例内镜下胃息肉切除、食道黏膜病变EMR、早期胃癌ESD、ERCP等前沿操作,为提升全省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年,他参与创建甘肃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在消化内镜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黄晓俊与导师合影(前:赵怀玉,后右一:黄晓俊)

赵怀玉教授的五位研究生,如今均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作为关门弟子,黄晓俊遗憾着毕业答辩时,恩师因癌症晚期未能到场——这份遗憾,后来成了他壮大科室、传承师者信念的动力。2003年接任科主任后,他牵头创建消化内镜中心,推动科室在医、教、研、管等方面全面发展,从最初4人的小团队,成长为百余人的学科劲旅,让兰大二院消化内科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梁永昌教授指导黄晓俊做ERCP术

早癌筛查,守护一方民生

“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这句如今响彻全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座右铭,源自黄晓俊2007年带队开展早癌筛查时的初心。一次出国学习让他深受触动,从单纯追求技术精湛,到逐渐转变为注重人文教育与医德修养并重的“大医”——他深刻认识到,医生不仅要会治病,更要懂患者、暖人心,“治病先治心,只有把患者当亲人,才能真正的做好医疗服务”。

2007年,黄晓俊带领团队前往武威市开展胃癌筛查。当时既面临经费短缺、路途难行的困境,遭遇农村百姓对筛查的顾虑。“百姓不信任,我们就用真心换真心;条件艰苦,我们就自己创造条件。”他们免费车接车送百姓筛查,贴心准备面包牛奶;挨家挨户宣传早癌筛查的重要性,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好处。彼时,2006年甘肃省早期胃癌检出率几乎为零,患者确诊时基本都已到晚期,治疗效果不佳。而通过持续十八年的筛查干预,武威地区胃癌发病率已下降50%,死亡率下降40%以上。当年筛查发现的第一例早期食道癌患者,如今已年过七旬,儿孙绕膝安享天伦之乐,成为这句座右铭最生动的注脚。


武威胃癌筛查现场

2015年,黄晓俊将免费早癌筛查推广至全省。带着设备和团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甘肃14个地州市、86个县,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把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如今全省消化道早癌癌检出率大幅提升,诊治水平已跃居全国前列。

在筛查与帮扶中,黄晓俊始终坚守人文初心。庆阳帮扶期间,他想起祖父的一段往事:祖父在合水县山区巡诊时救治过一位肠梗阻男孩,三年后男孩父亲带着儿子翻山越岭提着一篮鸡蛋道谢,祖父婉拒了鸡蛋,却捡起他们挑鸡蛋的柳枝,和父子两一起栽在庆阳市医院手术室门口,还留父子俩在食堂吃了顿饭。如今柳树已成荫,此时的黄晓俊才悟懂了其中的深意——“医者的价值,不在于名利,而在于患者的信任与健康。”这份感悟,也成为他廉洁行医、关爱患者的毕生遵循。为此,他写诗一首,以作纪念:“翻山越岭为谢恩,一篮鸡蛋一片心。兄弟共栽友谊树,柳丝依依医者心”。

2020年,黄晓俊启动针对庆阳地区的帮扶计划,打造消化内镜庆阳医联体“128”工程:以兰大二院为核心,带动两个市级医院,帮扶八家县级医院;推行“六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差异化分工、网络化诊断、实地化治疗,成为医联体建设的评价标准。通过持续帮扶,庆阳地区消化疾病省外转诊率从8‰降至0.3‰,成为国家卫健委认可、甘肃省卫健委推广的医联体建设典范。


此后,他又将目光投向甘南藏区,启动“格桑花工程”,帮助当地八家医院提升内镜服务能力。如今,这些医院已能独立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让藏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在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投入大量精力,用脚步丈量民生,用内镜守护健康,赢得了省卫健委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甘南“格桑花工程”验收现场会

薪火相传,培育“有温度的医生”

“冬日暖阳照,喜鹊枝头叫。观成堂外徒儿笑,头戴方巾帽。当年牧羊少,孤灯读寒窑。今朝白首披红袍,金穗打耳梢。”这首《卜算子·博士毕业有感》,是黄晓俊第一位博士毕业时写下的。词里藏着他对后辈的期许,也裹着自己从求学至行医的半生热望。


每年教师节黄晓俊都带领学生参观兰州国学馆,接受国学教育

黄晓俊不仅注重锻造个人的人文修养,同时格外重视医学人文的传承。在全省医学人文叙事会上,他常以寓言故事引导青年医师,“医生不仅要会用技术治病,更要有共情之心、责任之心,做‘有温度的医生’。”培养学生时,从不急于让他们上手操作,而是要求先反复观看操作过程、熟练背诵检查报告、全力协助患者检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常对学生说,“内镜操作只是工具,只有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提升诊断能力,同时懂得关爱患者,才能成为真正的医生,而非只会操作的‘匠人’。”


黄教授带领博士生团队创新研发的超细内窥镜

早癌筛查中,黄晓俊发现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山路颠簸易损坏,极大影响基层筛查效率。“不能让设备制约民生服务!”他下定决心自主研发,引导学生走“医工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他的甘肃省消化内镜工程研究中心像“医学小车间”一样,车床、铣床、电焊、电钻一应俱全,大家集思广益、反复试验——看到跳伞运动员控制降落伞方向的原理,便将其应用于胶囊胃镜研发,解决了精准控向难题;针对胆胰疾病微创诊疗需求,研发出细径、高分辨率的胆道镜。如今,这些创新成果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新型胶囊内镜让患者在家吞服后,通过手机就能完成胃镜检查,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该项科研成果获评甘肃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郝晋雍博士毕业答辩合影

“真正的爱就是不计回报,无怨无悔的付出。对消化内镜事业的热爱,是我为其奉献一生的源动力。”黄晓俊将专利转化费分文未取,计划成立团队研发基金,鼓励更多人投身科研、转化成果。在他的培养下,众多优秀学生已在全国各医疗战线发光发热,传承着他的技术与人文初心。

镜照苍生,行业领航中的深耕与坚守

“登高枝头大半生,惯看雨雪夏秋冬。飘飘洒洒随风去,化作泥土育新春。”黄晓俊在《秋叶的遐思》中,以秋叶自喻,道尽半生奉献与期许。而“吾生为镜,镜为吾生,镜其所有,所有其尽”,则是他对自己消化内镜生涯最好的诠释——他的一生与内镜紧密相连,内镜是他治病救人的工具,更是他践行仁心的载体。

作为甘肃省医师协会秘书长,黄晓俊在推动全省医学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坚实而艰辛的足迹。疫情期间,他筹措资金,为风雪中抗疫的医护人员送去12万份暖宝贴;积石山地震,他第二天就给灾区的医护人员送去了300件大衣和数万元药品;他面对全省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师能力参差不齐、医学人文精神亟待强化及工作中时有发生的侵权行为等多重挑战,主动扛起责任,在省红十字会和省卫健委的关心下,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筹措数百万资金成立了“甘肃省关爱医师基金”,用于全省医师的人文修养、职业操守、行业法规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医务人员自身权益的法律援助,以及因公致伤、致残的困难救助。为了凝聚全省医师力量,他牵头组织医院管理专家、法律和人文医学专家到各地州市进行“尊医重卫,春暖杏林”巡讲活动,足迹遍布陇原大地,不遗余力地在全省推广医学人文教育,让“有温度的医生”理念深植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心中。

这份临床到行业治理的坚守,早跳出了个人职业追求,成了抗在肩上的对陇原医学的大局担当。从临床一线的“镜痴”医者,到行业发展的“领航者”,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将个人理想融入区域医疗事业发展大局,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搭建起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行业规范、人文传承的“四维桥梁”,让医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在甘肃大地上双向奔赴、深度交融。


奔赴疫区、灾区送关怀、送温暖

如今,黄晓俊已退居临床二线,心却始终拴着甘肃省消化内镜事业与全省医学行业发展的命脉。他常到科室指导年轻医生操作,参与科研项目论证,继续推广早癌筛查理念;主动承担着甘肃省医师协会的建设重任,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年轻一代医师成长。从“放羊娃”到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甘肃省领军人才,他历经坎坷却始终坚守初心,用四十余载医途诠释了兰大二院“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更以医师协会秘书长的担当,书写了“以一己之力兴一域之医”的行业传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引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保尔·柯察金的名言,黄晓俊感慨道,“我获得的荣誉,都是医院、社会、国家给的。我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但能为百姓健康、为医学事业尽一份力,便不枉此生。”

半世医途,一“镜”初心;民生守望,仁心永恒。黄晓俊用一生践行着医者使命,以临床诊疗的精度、基层帮扶的广度、行业治理的高度、人文传承的深度,成为陇原大地上医者仁心的生动写照,更铸就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心怀苍生、肩担使命”的精神丰碑。

文:党委宣传部 王永芳

图:消化内科

编辑:党委宣传部 王永芳

审核:党委宣传部 韩大书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斯诺克赛程:19局10胜决出冠军,小特拒绝决赛3连败,新王或登基

斯诺克赛程:19局10胜决出冠军,小特拒绝决赛3连败,新王或登基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6 08:01:12
央媒发文,64岁刘德华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刻

央媒发文,64岁刘德华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刻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6 11:30:48
家里托关系找的工作有多抽象?网友:真离谱,这是什么家人

家里托关系找的工作有多抽象?网友:真离谱,这是什么家人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4 00:10:03
回到国家队就找回自己?“德国版”维尔茨统领全场,利物浦咋想

回到国家队就找回自己?“德国版”维尔茨统领全场,利物浦咋想

里芃芃体育
2025-11-16 04:00:02
36岁富豪开兰博基尼发生车祸,当场死亡!大量现金散落在高速路上

36岁富豪开兰博基尼发生车祸,当场死亡!大量现金散落在高速路上

最江阴
2025-11-16 00:11:00
河南一商人称遭民警逼迫签下千万元调解协议后又被抓,最新进展:获国赔近18万元,法院再判返其1200万元

河南一商人称遭民警逼迫签下千万元调解协议后又被抓,最新进展:获国赔近18万元,法院再判返其1200万元

大风新闻
2025-11-15 17:55:03
中日一旦爆发世仇之战,以日本如今的实力,能不能和解放军匹敌?

中日一旦爆发世仇之战,以日本如今的实力,能不能和解放军匹敌?

起喜电影
2025-11-16 02:44:27
聂曦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只是吴石的副官,为什么33岁就成了上校?

聂曦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只是吴石的副官,为什么33岁就成了上校?

知兵堂军事
2025-11-16 08:48:37
中国武术大师露馅了!遇上真扳手根本砸不弯,承认:只能砸假的

中国武术大师露馅了!遇上真扳手根本砸不弯,承认:只能砸假的

念洲
2025-11-15 13:04:43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站着的霍金,罕见的李嘉诚,20岁的屠呦呦,这是朋友圈最珍贵的照片

空间设计
2025-11-09 12:15:02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家中留空,福气不松”,不管房子多大,这7个地方一定要空着

“家中留空,福气不松”,不管房子多大,这7个地方一定要空着

室内设计师有料儿
2025-11-16 09:56:20
不会说英语的母亲,教出了5万亿英伟达CEO!

不会说英语的母亲,教出了5万亿英伟达CEO!

新智元
2025-11-15 17:04:55
有这5个特征,证明你的胰岛很健康,若满足3个,那就值得庆幸

有这5个特征,证明你的胰岛很健康,若满足3个,那就值得庆幸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16 11:06:14
高盛:房价再跌20%,银行也扛得住!

高盛:房价再跌20%,银行也扛得住!

大嘴説
2025-11-15 15:49:59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李光满说
2025-11-13 20:24:13
韦雪秦奋带儿子聚餐,如果韦雪现在一般般,陈平不会挂念的

韦雪秦奋带儿子聚餐,如果韦雪现在一般般,陈平不会挂念的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6 00:27:45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雪峰"出轨"风波升级,知情人爆料,本人破防了

拔出萝卜带出泥!张雪峰"出轨"风波升级,知情人爆料,本人破防了

白面书誏
2025-11-14 18:33:59
“爱泼斯坦档案”的热度已经压不住,川普的麻烦大了!

“爱泼斯坦档案”的热度已经压不住,川普的麻烦大了!

近距离
2025-11-15 17:09:59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5 00:54:33
2025-11-16 14:16:49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一个二次元博主
419文章数 93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涉三宗罪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科技要闻

谁在炒作全固态电池?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数码
时尚
手机
健康
教育

数码要闻

英特尔Arrow Lake Refresh处理器曝光:频率提升100MHz

提升冬日幸福感的8件小事,放松又治愈

手机要闻

小米之家重返法国巴黎,首店开启试营业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教育要闻

你要写理想就不能只写理想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