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领导,怎么敲打下属?
读懂《资治通鉴》里的这段故事,你就知道如何敲打下属了。
公元前279年,秦昭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愿意在渑池会面。
面对秦王伸过来的友谊之手,赵王虽然不想去,但又不敢拒绝,于是找廉颇和蔺相如商量。
最后,廉颇、蔺相如给出的结论是:你不去恐怕不行,会让天下人以为咱们赵人没有胆气。
最终,在丢脸还是丢命之间,赵王还是选择了冒险!蔺相如作为随从随身保护。
廉颇带领军队送到边境,跟赵王分别的时候,对赵王说:“大王,您这一去,预计算上路上的行程,直到会谈结束,超不过30天。如果您30天以后还没有回来,希望您许我拥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胁迫赵国的想法。”
赵王点头同意了。
渑池会上,赵王跟秦王一块儿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秦王要求赵王鼓瑟。
赵王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表演了一会儿。
蔺相如一看,觉得秦王在羞辱自己的老板,于是也要求秦王表演击缶。
秦王不愿意,蔺相如上前威胁说:“在这五步之内,我就可以把脖子上的鲜血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左右的侍卫想拿刀砍死蔺相如,蔺相如瞪圆了眼睛呵斥他们,这帮侍卫吓得畏缩,不敢上前。
秦王不得已,很不乐意地象征性击了一下缶。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没有占到赵国丝毫的便宜。
而赵国在边境也做好了防备,秦国也没有轻举妄动。
赵王回国之后,立刻给蔺相如升职,担任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这一下引来了廉颇的不满。
廉颇扬言:“我担任赵国将军,又攻城略地、征战沙场,立下军功。蔺相如原本只是个低贱的小民,不过是逞口舌之功,却位居我之上。我感到非常羞耻,不能忍受在他之下。”
而且廉颇还宣称:“我见到蔺相如,一定狠狠地羞辱他。”
后面的故事,咱们都知道,就是“将相和”的故事,这里就不细说了。
我们来说一说,赵王这个领导为什么要给蔺相如升职,而不给廉颇升职?
给蔺相如升职天经地义,但为什么不给廉颇升职呢?
廉颇也算是出了一趟苦差,带领军队在边境守了三十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赵王为什么不给他升职呢?
读懂了赵王的操作,你就知道如何敲打下属了。
![]()
你想想,廉颇护送赵王到边境的时候对赵王说了什么?
廉颇说:“您如果三十天之后还不回来,被秦国人扣住了,我就立太子为王。”
新领导还活得好好的呢,你就琢磨着换领导了。这样的人,你还敢重用他吗?
当然了,赵王不给廉颇升职,也有他的考量,咱们分析一下:
1,功劳的性质不同!
蔺相如的功劳是什么?
这是赵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是开创性的。
廉颇只是带领军队护送到边境,这是他本就应该做好的事。
你做好了你本该做的事,还想升职?不觉得有点过分吗?!
但是,蔺相如不一样,他不仅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还在渑池会上为赵王维护了面子,为赵国争了光。
这才是开创性的功劳,给蔺相如升职天经地义。
相反,不给廉颇升职也是情理之中的。
对比之下,廉颇只是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凭什么要升职?还要不要脸了?干点活就要升职加薪,老板得把品级设定999级了!
我听说深圳有个公司,公司是99级,这算是我知道的最多的。老板也是高人,没事给下属升职鼓励,升一级涨个50元的工资,哈哈~!
2,职位和赏赐的边际效应。
在渑池会之前,廉颇的位置已经很高了,是赵国的上卿,在武官中属于最高职位,相当于大将军的地位,非常尊贵,已经位极人臣了,还有什么升职空间?
但是,蔺相如不一样,他本来只是宦官令缪贤的门客,通过“完璧归赵”那件事升职为上大夫,接着因渑池会又从上大夫越级提拔为上卿。
虽然蔺相如升职像坐火箭一样,但依然是在合理的晋升路径上。
对于廉颇,赵王已经没法再给他升职了。
3,赵王的平衡术与政治考量。
廉颇为什么不满?
他觉得蔺相如凭嘴皮子就升职了,而自己在赵国打生打死,不知道打了多少仗,流了多少血,身上有多少伤,这才换来如今的地位。
而蔺相如呢,短短几年就升到了自己的头上。
通过耍了两场嘴皮子,蔺相如的职位比自己还高了,廉颇心理不平衡。
但是,你想想,赵王为什么要给廉颇升这么高的职位?
赵王为什么要给蔺相如升这么高的位子呢?他有他的政治考量。
一方面,赵王是在敲打廉颇:我还没死呢,你就琢磨着要换领导,琢磨着向太子投诚?这样的下属靠不住。不说绝对靠谱吧,但是,至少得防着点吧!
赵国可有前车之鉴啊,赵成、李兑把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宫,那可是不远处的前车之鉴啊!
廉颇就算是比较靠谱,但是,至少赵王对廉颇心里还是比较膈应的。人家还活得好好的,你就琢磨着换领导的事。
这也说明廉颇说那番话不合适。
有些事,作为下属、作为臣子,你可以做,但不方便说。
而且这种事,要说也不应该是一个人说,而是大家一起讨论。
当然,这也是赵王对廉颇的一次重要敲打。
廉颇手里有兵,如果他有了不该有的心思,赵国岂不是乱成一团?
赵王提拔蔺相如,一方面是为了平衡国内的新旧势力,牵制廉颇,同时也是为了赵国人才的多元化。
廉颇为什么不满?他的心态很好理解:
1,他认为攻城野战才是大功,开拓市场才是大功。
那些在公司坐办公室的没什么功劳,只不过是后勤。
这种想法可以对应现实中坐办公室的和在外边跑市场的同样道理。
2,轻视口舌的功劳。
廉颇认为蔺相如就是会说话,能说会道立功了,这种功劳跟自己开拓地盘的没法比。
就像很多人,觉得自己给公司带来业绩了,看不起那些整天在领导面前溜须拍马的,或者会做PPT的。
这种想法要不得!
你重要不重要,谁更重要,领导自己心里有想法。
你的想法不重要,但领导的想法很重要。
3,出身和资历的优越感。
廉颇一步一步通过战功升职,而蔺相如出身卑微,靠个人能力晋升。
廉颇觉得自己资格老、功劳多,却让蔺相如这个资历浅的小辈排在自己前面,心理不平衡,情感上难以接受,觉得是一种耻辱。
这就是廉颇为什么不服。
当然,赵王这一手很妙,可以说是对廉颇的敲打,也体现了自己的赏罚分明,绝不是随意提拔蔺相如。
赵王的意图,一方面是奖励蔺相如,另一方面是敲打廉颇,同时平衡国内势力,鼓励人才多元化。
这就是赵王的用意。
在现实中,很多领导敲打下属也会用类似的手法。
比如,有个下属不服你,可以把一个跟他不对付的人,调到他上面管理他,轻松拿捏他。
这就是领导的权谋智慧。
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吧!
每天5分钟,汲取《资治通鉴》智慧,破解管理难题。
关注我,每天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