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庞统,人称“凤雏”,在落凤坡为刘备的帝王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这泼天的功劳,够他儿子庞宏躺着吃三辈子了吧?
可四十多年后,庞宏的最高职位,竟然只是个偏远山区的涪陵太守。
![]()
相当于今天从北京下放到了某个不知名的小县城。
是被奸人所害,还是朝廷无情?
拉倒吧。
真相可能让所有同情他的人,脸都挂不住。
一、龙生龙凤生凤?光环有时是紧箍咒
“我爸是庞统!”
这句话,庞宏估计没少在心里嘀咕。
作为蜀汉政权合法性的奠基人之一,庞统的光环,那是相当的耀眼。
![]()
刘备时代,这光环是“护身符”。
诸葛亮时代,这光环是“通行证”。
谁见了庞宏,不得客客气气地道一声“庞公子”,顺便追忆一下他爹当年的英勇事迹?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态上很容易出问题——这叫“期望值天花板”。
所有人都默认,你是龙种,你就得能呼风唤雨。
你爹是“凤雏”,那你至少也得是个“小鸡仔”里的战斗机吧?
可万一,你只是个普通的“蛋”呢?
这种无形的压力,就像个紧箍咒,念得人心里发慌。
要么,拼命表现,结果用力过猛,反而露怯。
要么,索性破罐子破摔,用一身的“傲气”来掩盖内心的“虚弱”。
庞宏,显然选了后一条路。
他爹用命给他换来的,不只是荣耀,更是一个他可能永远都无法企及的背影。
二、性格说明书,早就写好了结局
史书评价庞宏,就六个字:“刚简有臧否”。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脾气又臭又硬,为人简单粗暴,还特喜欢对人评头论足,当面给人下不来台。
这是什么?
这是典型的“办公室刺头儿”啊。
咱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你单位来了个新人,仗着自己老爹是公司元老,对谁都爱答不理,开会时还总喜欢对CEO的决策指指点点。
“陈总这个方案不行,格局太小。”
“李部长那个报告,我看就是狗屁不通。”
你说,这种人,谁敢用?谁愿意跟他合作?
他得罪的,是当时的尚书令陈祗。
陈祗是谁?
那是后主刘禅最信任的宠臣,蜀汉后期的实际操盘手之一。
你当着所有人的面,让大老板没面子,大老板能让你有好果子吃?
这不是“刚直”,这是“缺心眼”,是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他爹庞统虽然长得丑,但情商极高,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
庞宏倒好,完美继承了他爹的“丑”(当然是行为上的),却把高情商这个优良传统给扔了。
这副性格说明书,早就把他人生的结局,写得明明白白。
三、谁动了他的奶酪?陈祗只是背锅侠
把庞宏的不得志,全赖在陈祗一个人身上,那是把职场想得太简单了。
陈祗压制他,真的是因为私人恩怨吗?
别傻了,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才是唯一的驱动力。
咱们得看看当时蜀汉的政治大环境。
诸葛亮、蒋琬、费祎这些荆州集团的元老相继去世后,蜀汉内部的权力真空,急需填补。
![]()
陈祗,作为董允的接班人,身后站的是以他为首的“本土派”和“后进派”。
而庞宏呢?
他天然的标签,就是“荆州集团”的“遗少”。
一个没落派系的代表人物,还天天咋咋呼呼,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谱。
在陈祗这种玩政治的老手看来,你庞宏就是个绝佳的“靶子”。
动你,一来可以敲山震虎,警告那些还抱着“荆州集团”大腿不放的老人。
“看,连庞统的儿子我都敢动,你们谁还敢不服?”
二来,可以借此机会,把自己的心腹安插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所以,陈祗不是在针对庞宏个人,他是在进行一场残酷的政治洗牌。
庞宏,不过是那颗被第一个扔出棋盘的,最碍眼的棋子罢了。
他自己还浑然不觉,以为是陈祗“轻傲”他。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四、涪陵太守,是流放还是最后的温柔?
一提到“涪陵太守”,很多人就自动脑补了“发配宁古塔”。
觉得这是把庞宏往死里整。
可咱们换个角度,用“上帝视角”再瞅瞅。
把一个性格有明显缺陷、政治上极不成熟的“官二代”放在朝廷中枢,会发生什么?
他那张破嘴,今天得罪大将军,明天得罪中书令。
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各个政治派系斗争的炮灰。
到时候,别说太守,小命都可能保不住。
刘禅和陈祗把他“下放”到涪陵,这个决定,其实藏着一丝“为你好”的意味。
![]()
涪陵郡,地处偏远,远离政治漩涡中心。
让你去当个一把手,给你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也算仁至义尽了。
说白了,就是让你“眼不见心不烦”,也别在成都给我们添乱了。
这是一种“冷处理”,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可惜,庞宏可能到死都没明白这层意思。
他还觉得自己是屈原第二,满腹才华无处施展,天天对着长江水高唱“众人皆醉我独醒”。
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他可能才是那个唯一的“醉汉”。
结语
所以你看,庞宏的结局,根本不是一个“忠良之后被奸臣迫害”的简单故事。
他爹庞统用生命为他铺就了一条罗马大道,他却偏偏要在路上玩“越野”,亲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他的悲剧,根子在于他始终没搞明白:在权力的牌桌上,你爹是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是谁。
最后,留个问题和大家瞎聊:
如果你是刘禅,面对一个脾气臭、能力不明,但爹是救国英雄的“官二代”,你会为了“人情”破格提拔他,还是为了“规则”把他摁在基层?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点赞转发,让更多“朋友”看到。
参考文献: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作者:(西晋)陈寿] 《三国志注》 [作者:(南朝宋)裴松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