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前言·】——》
一位国民党上将,掌管过蒋介石的军统局,当过侍从室主任,这样的人按理说应该是蒋家王朝最铁杆的追随者。
贺耀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蒋介石把最核心的权力都交到他手里,可他最后却选择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1961年,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高官临终前却对子女说:要永远跟共产党走!
究竟是什么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
![]()
战场上拼出来的兄弟情
1927年春天,北伐军打到南京城下。贺耀组带着部队冲在最前面,枪林弹雨中他亲自指挥攻城。
南京城破那天,蒋介石当场任命他为南京卫戍司令。
这个位置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守卫首都的司令必须是蒋介石最信得过的人。
贺耀组那年才三十出头,能得到这样的重用,靠的是真本事。
一年后的济南,日本军队突然向北伐军发起进攻。
贺耀组当时负责前线指挥,面对日军的挑衅他没有犹豫,直接下令反击。炮火连天打了几个小时,日军死伤不少。
![]()
这下不得了了,日本政府开始向南京施压,蒋介石迫于压力撤了贺耀组的职务。
贺耀组心里憋屈,他觉得自己没错,军人就该保家卫国。蒋介石心里其实清楚,贺耀组是条汉子,只是当时形势所迫不得不做做样子。
没过几个月,蒋介石就悄悄把他调回南京,继续委以重任。
从1929年到1938年,贺耀组的官越做越大。参军长、徐州行营主任、参谋次长,这些都是国民政府的核心职位。
![]()
1938年,蒋介石更是把军统局长的位置给了他。
军统局是什么地方,那是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掌握着情报和暗杀大权。能坐上这个位置,说明蒋介石把他当作心腹中的心腹。
那些年贺耀组跟蒋介石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蒋介石有什么重要决策都会先找他商量,出门视察也经常带着他。
外人看来,贺耀组这辈子就该是蒋家王朝的铁杆支持者了。
![]()
一场婚姻改变了人生
1934年,贺耀组在一次养病期间认识了护士倪斐君。这个姑娘性格温柔,做事细心,贺耀组很快就被她吸引了。两人相处不到半年就结了婚。
贺耀组不知道的是,这场看似普通的婚姻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倪斐君虽然表面上是个普通护士,心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
她平时喜欢看进步书籍,对穷人的遭遇特别关心。婚后她经常跟贺耀组聊天,聊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苦,聊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1937年,贺耀组调任甘肃省主席。甘肃那地方穷,老百姓吃不饱饭是常事。贺耀组到任后发现监狱里关着几个红军干部,这些人是长征时掉队被抓的。
![]()
按规矩他该把这些人送到南京处理,倪斐君却劝他放人。她说这些人也是中国人,为了国家在打仗,何必赶尽杀绝。
贺耀组想了几天,最后还是把人放了。他给这些红军干部准备了路费,让他们平安离开甘肃。
甘肃还有一批年轻学生想去延安,他们来找贺耀组开通行证。这事要是传到南京,贺耀组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
倪斐君又开始做他的工作,说年轻人有理想是好事,不能把路堵死。
贺耀组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给这些学生发了护照,这些年轻人拿着护照顺利到了延安。
这件事做完,贺耀组心里其实有些害怕,他知道自己在做危险的事情。
1940年,倪斐君做了一个连贺耀组都不知道的决定——她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她更加有意识地影响着丈夫的思想。
![]()
暗中较量的惊险时刻
1942年发生了一件让蒋介石大发雷霆的事。一批医疗物资要运往延安,按规定必须经过蒋介石批准。负责审批的正是贺耀组。
那天运输飞机已经准备好了,物资也装上去了,就等贺耀组签字放行。贺耀组看着那批物资,想到延安那边缺医少药,伤员得不到救治,他拿起笔就签了字。
飞机飞走后,有人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气得拍桌子,当场把贺耀组从军统局长降职为重庆市长。
贺耀组明白,蒋介石已经开始怀疑他了。重庆市长这个位置看着不错,其实是明升暗降,把他从核心权力圈往外推。
![]()
贺耀组心里清楚,自己跟蒋介石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这些年他暗中帮助共产党的事情做得太多,迟早要出事。
1945年秋天,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这是国共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
贺耀组作为重庆市长,负责一部分安全保卫工作。他不但认真做好安保,还专门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请毛泽东和周恩来来家里吃饭。
那天晚上,贺耀组跟两位共产党领导人聊了很久。
席间他说了一句话:"我这些年看明白了,国民党这条船怕是要沉了。"周恩来听了这话,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什么。
![]()
那次宴请之后,贺耀组在八路军办事处的朋友多了起来。他的老乡谢觉哉在重庆主持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两人经常见面聊天。
贺耀组听得越多,心里的想法就越坚定。他开始主动给八路军办事处提供一些情报,告诉他们国民党内部的动向。这些情报帮助共产党避开了不少危险。
1949年初,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知道大势已去,把贺耀组叫到身边,让他负责转移党国的一些重要物资。
![]()
这是何等的信任,蒋介石还把他当作可以托付后事的人。贺耀组接下这个任务,心里却在盘算着别的事情。
4月的一天,他把蒋介石多年前授予的勋章拿出来,一块一块砸碎在地上。
他还把自己的名字从"耀组"改成"贵严",这个新名字的意思是"以祖国为贵,以正义为严"。
他试图联系一些国民党将领发动起义,想把手里的部队拉过去,计划还没实施就被人告密了。
一纸改变命运的声明
1949年8月,贺耀组躲在香港。蒋介石已经给他发了通缉令,悬赏要他的命。香港虽然相对安全,他却不想在这里躲一辈子。
他联系上了一批跟他想法相同的国民党将领,这些人也都看不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44个人聚在一起,商量着要做一件大事。
8月,香港各大报纸刊登了一份震动全国的声明。44名国民党高级将领联名发表声明,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
贺耀组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份声明传到南京,蒋介石大怒,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会在这个时候反水。
声明发表后,贺耀组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国民党的特务在香港到处找他,想要除掉这个叛徒。
周恩来得知消息后,立即安排香港的地下党组织保护贺耀组。
11月,几个地下党员来到贺耀组的住处,贺耀组带上妻子倪斐君,跟着地下党员走了。
这趟秘密旅程走了半个多月。一路上换了好几次交通工具,就是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踪。
![]()
贺耀组已经五十多岁了,这样的奔波让他吃不消,倪斐君一直在身边照顾他。
地下党员把他们保护得很好,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接应。终于在11月底,他们平安抵达华北解放区。
12月初,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贺耀组。两人上次见面还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一晃四年过去了。
毛泽东握着贺耀组的手说:"你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很不容易,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你。"贺耀组当场被任命为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交通部长。
![]()
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他要负责新中国的交通建设。
贺耀组接下任务,干得很认真。那些年他经常下基层视察,研究怎么修铁路,怎么建公路。
1961年春天,贺耀组病倒了。医生诊断是癌症晚期,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临终前他把六个子女都叫到床前,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你们要记住,永远跟共产党走。"说完这句话,他永远离开了人世。
贺耀组的六个子女后来全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用实际行动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贺耀组去世后,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这是革命功臣的长眠之地。
![]()
《——【·结语·】——》
贺耀组,从蒋介石的心腹到共产党的支持者,这中间隔着的不只是政治立场的改变,更是对国家民族前途的重新认识。
他的选择在当时看来冒着极大的风险,丢掉的是高官厚禄,换来的却是内心的平静和历史的肯定。这样的人生转折放在今天来看,依然让人感慨万千!
信息来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志》,中国交通出版社,1993年
2.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966)》
3. 《贺耀组传》,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4. 《国民党高级将领起义投诚纪实》,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