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北法制报)
本报讯 (刘峥)近日,滦平县人民法院针对金融纠纷案件当事人查找难问题,向8家金融机构制发司法建议,推动约定借款人、担保人有效送达信息,精准破解案件化解“梗阻”,筑牢区域金融稳定司法屏障。
滦平法院在审理某银行多起金融纠纷案件中,发现该类案件大多事实清楚、争议不大,但因在办理信贷手续时仅存留当事人身份证上记载的户籍地址,未在合同中对借款人、保证人的送达地址进行明确约定。承办干警至户籍地查询反馈,多数当事人早已不在户籍地居住、生活,或迁往城区,或外出务工。此类案件因当事人查找困难,严重影响了金融案件化解实效,不利于维护本地区金融活动的秩序和稳定。
滦平法院在梳理辖区内2023年以来金融纠纷审理情况的基础上,向8家金融机构制发《关于提升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化解实效的司法建议书》,建议金融机构在订立合同之初与借款人及担保人签订地址确认书。地址确认书不应以身份证上的地址为送达地址,要留有借款人及担保人的现住址、手机号、打工地址等信息,一年内有变化的应通知金融系统,便于合同逾期时能找到人。
“感谢法院对我司信贷工作的关怀与支持,对于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我司十分重视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某银行向滦平法院复函,对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书充分采纳。
据悉,多家银行在收到滦平法院制发的司法建议书后,制定了整改措施,表示将对相关工作进行强调、部署,并选取3至5个支行进行试点工作,将建议内容约定到借款合同中,并加强了条款的解释记录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