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腌腊季的脚步日益临近,这一传统消费节点能否顺利带动猪肉市场“量价齐升”,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按照往年规律,南方市场的腌腊活动多始于11月中下旬,持续至次年1月,其中冬至前后半个月为需求高峰期。这一阶段向来是猪肉消费传统旺季,消费量增长会对价格形成阶段性支撑。
不过今年情况略显特殊。11月即将过半,西南、华南等主要腌腊区的气温仍偏高,尚未达到理想腌腊条件。终端消费市场未见明显放量,屠宰企业开工率仍维持低位水平。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监测,本周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在33.49-34.29%之间波动,整体先升后降,波动幅度有限。
作为腌腊主要地区的四川,目前宰量亦尚未出现明显增长。数据显示,11月13日四川日均屠宰量为6693头,仍低于2024年当地腌腊高峰期的日均8443头水平。
![]()
进入11月以来,猪肉价格呈震荡偏弱走势,终端消费支撑力度不足,叠加养殖端出栏积极性较高,市场呈现“供强需弱”格局,价格持续承压。截至11月13日,全国白条肉均价为15.35元/公斤,较月初下降0.77元/公斤,降幅4.78%。
![]()
从供应端来看,生猪出栏量主要取决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水平。以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数据推算,11月生猪出栏量仍处相对高位,供应压力持续存在。Mysteel农产品监测数据显示,11月重点省份养殖企业计划出栏量达1390.47万头,虽较10月实际出栏量微降2.54%,但较10月计划出栏量仍上升3.82%,日均出栏量亦环比微增,表明供给依然充裕。
![]()
腌腊制作确实能为猪肉消费带来显著的季节性提振,是年内需求的重要支撑。然而,近年来受生活节奏加快与健康饮食观念影响,家庭自制腌腊规模有所收缩,部分需求转向成品或半成品采购,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消费模式与弹性。即便气温条件满足,今年需求释放力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加之2026年春节位于2月中旬,时间相对偏晚,可能进一步影响冬至前后腌腊需求的集中释放强度。
综合来看,随着气温逐步下降,腌腊活动有望陆续启动,猪肉需求将迎来季节性回升,并有望带动价格出现阶段性、温和上涨。然而,在供给整体充裕、大猪猪源充足的背景下,价格上行空间预计有限。今年猪肉市场能否实现“量价齐升”,关键仍取决于实际腌腊需求的释放力度与养殖端出栏节奏之间的动态平衡。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博弈的焦点将集中于供需两端能否实现有效匹配,这一平衡关系将直接决定后续猪肉价格的走势方向。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若腌腊需求不及预期,当大猪猪源集中出栏时,价格或仍有下滑风险。
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