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从冬天一脚踏进家门的那股凉劲儿说起 —— 重症肌无力的人,就像自带个 “天气感应器”,秋裤刚穿上,身上那点劲儿就跟着打了折,可不是矫情,是真真切切的 “身子骨跟天气拧着来”。
夏天多好啊,哪怕晌午头晒得慌,胳膊腿儿也松快。买菜能拎着半袋土豆爬三楼,择菜能坐在小马扎上剥一筐豆子,甚至偶尔还能给孩子洗件小衣服,水顺着胳膊流,也不觉得沉。那时候身上的劲儿,就像刚发好的面,软乎乎但有韧性,撑得住日常的细碎活儿。可冬天一到,这 “面” 就像遭了霜,瞬间发僵、发沉,怎么都提不起来。
![]()
早上起床最是磨人。夏天一睁眼,伸个懒腰就能坐起来,袜子、裤子穿得顺顺当当。现在呢?眼睛都睁利索了,胳膊却像绑了块湿棉花,想撑着床坐起来,得攒三次劲儿 —— 第一次胳膊软下去,第二次腰眼发空,第三次借着被子的劲儿往上拱,才能慢悠悠坐起来。穿毛衣更是一场 “硬仗”,先伸左胳膊,套进去半天拽不出来,右胳膊再往上举,没举到肩膀就酸得慌,领口卡在脖子上,呼哧带喘的,额头上都冒虚汗,明明屋里暖气烧得挺足,后背却凉飕飕的。老辈人说 “寒邪欺软”,咱这身子骨就是 “阳气太弱,扛不住寒气钻空子”,那寒气就像小虫子似的,顺着骨头缝往里爬,爬到哪儿,哪儿就发僵、没力气。
吃饭也没了夏天的香劲儿。夏天咬口苹果,嘎嘣脆,嚼着不费劲儿;现在呢,馒头得泡在粥里,软乎乎的才能慢慢咽,不然嚼两口,腮帮子就酸得慌,舌头也发笨,怕米粒粘在喉咙里。最难受的是喝水,夏天端着杯子 “咕咚咕咚” 灌,现在得抿着喝,稍微快一点,就觉得喉咙发紧,像有东西卡着,得缓半天才能顺过气。不是不想大口喝,是嗓子眼里那点劲儿,也被冬天的寒气 “冻住” 了,连吞咽都得小心翼翼。
![]()
出门就更别提了。夏天傍晚能在小区里溜达两圈,看看孩子追跑打闹,风一吹还挺舒服。现在裹得跟粽子似的,围巾、帽子、厚手套样样齐全,可还是觉得寒气往衣服里钻。走不了五十米,腿就像灌了铅,膝盖发僵,抬不起来,得扶着路边的栏杆歇口气。那时候就觉得,身上的劲儿就像漏了气的气球,越走越瘪,连脚后跟都发飘,生怕一不小心栽个跟头。路边的树都光秃秃的,枝桠戳着灰蒙蒙的天,就像咱这身子骨,没了夏天的 “精气神”,只剩硬撑着的架子。
有时候坐在窗边晒太阳,暖融融的光线裹着身子,能稍微松快那么一会儿。这时候就懂老辈人说的 “冬藏阳气”,阳光就是最养人的 “阳气”,晒着晒着,胳膊能稍微抬高点,手指也灵活点,能慢悠悠剥个橘子了。可一旦离开阳光,回到阴凉地儿,那股沉劲儿又立马缠上来,就像刚晒干的衣服又沾了潮气,怎么都拧不干。
咱也知道,冬天就是 “藏” 的季节,身子骨弱就得多顺着来。不跟夏天比,不跟旁人比,穿得比别人厚点,动作比别人慢点,吃饭比别人软点,晒太阳比别人多点。那些夏天能轻松做到的事,冬天做不到也不着急,毕竟咱这身子骨,就像田里的麦苗,冬天得捂着、护着,等春天阳气升上来,劲儿自然就回来了。
![]()
只是有时候看着窗外的雪,还是会念叨一句:“冬天啊,是真磨人,但咱也能扛过去。” 重症肌无力的冬天,疼的、难的,都是实打实的,但日子也是慢慢过的,就像熬一锅热粥,小火慢炖着,总能暖到心里,也总能等到来年开春,身上那股松快劲儿再回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