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经营中,成本是绕不开的关键话题。 通常我们把餐饮的三座成本大山归为——食材、人力、房租。
其中,房租是相对固定的,但食材与人力却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有效优化。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三个核心方法: ① 通过“用量分差”控制食材浪费 ② 通过“千元用量”控制物料浪费 ③ 通过“合理配比”控制人力投入
01|用“用量分差”控制食材浪费
对于食材成本来说,凡是能进入成本卡管理的原料,都可以通过“用量分差”来监控。
理论消耗:菜品销售份数 × 原料标准用量 实际消耗:上期盘点数 + 本期入库数 − 本期盘点数 用量分差=理论消耗 − 实际消耗
如果用量分差为正,说明实际使用偏少,可能出品量不足、影响顾客体验; 如果为负,则说明实际用量超标,是浪费的重要信号。
要进一步细化,可以计算:
用量分差率=用量分差 ÷ 理论消耗
行业参考值:
- 中餐门店控制在 ±3% 以内
- 快餐门店则建议严格控制在 ±2%
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就要从出成率、净料率、原料品质、加工工艺、人为损耗等方面排查原因。 控制好“用量分差”,是守住毛利率的第一道防线。
02|用“千元用量”控制物料浪费
并非所有消耗都能纳入成本卡,比如:餐巾纸、牙签、打包袋、自助调料等。 这类物料就需要用“千元用量”来控制。
实际消耗=上期盘点数 + 本期入库数 − 本期盘点数 千元用量=实际用量 ÷ 折前营业额 × 1000
千元用量的好处在于,它自动“拉平”了客流与销售的影响,便于做同期对比与趋势分析。 如果某种物料的千元用量在同一周期内突然上升或下降明显,就要及时追查原因—— 可能是浪费,也可能是供应异常。
千元用量,就是一面镜子,能直接反映物料使用是否稳定、合理。
03|用“合理配比”控制人力投入
人力成本控制,关键在两个方面:人力配置与员工餐管理。
(1)人力配置参考
在门店布局合理的前提下,常见人力配置参考如下:
- 西式快餐(自取型):人数 ≈ 台位数 ÷ 3
- 中式快餐(送餐型):人数 ≈ 台位数 ÷ 2
- 火锅、家常菜:人数 ≈ 台位数
- 正餐(含包厢):人数 ≈ 散台数 ×(1+0.星级)+ 包厢数 ×(1.2+0.星级)
以上人数包含店长、迎宾、收银、后厨等岗位。 整体人力成本建议控制在折后营业额的18%以内。
(2)员工餐成本
员工餐也是“隐性人力成本”,应独立核算管理:
- 领用登记
- 月末未用完原料进行“假退料”
- 实际消耗=领用量 − 假退料量
- 人均成本=员工餐总成本 ÷ 出勤人日
通过“人均员工餐成本”判断是否超标:
- 超标 → 调整标准,控制浪费
- 不超标 → 适度优化,让员工吃得好又不浪费
04|最后再谈房租与整体成本结构
房租属于固定成本,难以在运营中压缩。 但了解整体成本结构,有助于掌握健康经营的平衡点:
![]()
结语:
餐饮经营,说到底就是一场关于“控制”的游戏。 控好原料浪费、物料浪费和人力配置, 你就能在成本结构中多留出几分利润空间。
从数据入手,让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