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属交易所突然宣布暂停人民币等非美货币的期货交易,理由简单得离谱——“没流动性、没人买”。
可巧的是,就在这同一时间,美国财政部高调宣布12月将启动新一轮印钞救市计划,还拉上十个盟友组建所谓“关键矿产供应联盟”,试图掌控全球金属链话语权。
三件事连在一起,怎么看都像冲着人民币来的。
可问题在于,中国才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买家,它这围堵,真能成吗?人民币又该咋破局?
![]()
美元体系下的老牌玩家
LME之所以敢这么做,底气来自它的历史地位。
长久以来,它就是全球工业金属的定价中心,几乎拥有最终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它早已深度融入了美元的全球体系,成为美元“计价霸权”的一个关键支撑。
![]()
过去,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LME的市场活动总是配合默契。
当美联储降息,大量廉价的美元资本就会涌入LME,推高金属期货价格。这时候,像中国、德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就不得不花高价进口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
等这个阶段过去,美联D储又会掉头进入加息周期,市场上的美元被抽走,资本纷纷回流美国。
金属价格随之暴跌,那些之前高价囤积原料的企业,瞬间就从盈利变成了巨额亏损。
![]()
在这个价格低谷期,手握强势美元的美国资本就可以从容进场,低价收购那些陷入困境的外国优质企业。
这一收一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收割”循环。
LME的这次决策,时间点也相当微妙,恰好在美国准备在12月增加货币供给之前。
很多人认为,这是在为新一轮的通胀压力转移做铺垫。
美国的动作还不止于此,它正在联合多个国家,试图组建一个所谓的“关键矿产资源联盟”,目标就是把锂、铜、铝这些关键金属的供应链,牢牢地和美元捆绑在一起,打造一个“金属-美元”体系。
这和当年的“石油-美元”模式如出一辙。
![]()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被明确排除在这个联盟之外。
这种急于巩固阵地的做法,恰恰也暴露了其背后的焦虑。
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资本的对外收购总金额首次出现了下滑,这被市场解读为美元影响力可能正在减弱的一个信号。
LME虽然强势,但它身后的英国,国际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同时,它还面临着来自纽约和香港交易所的激烈竞争,这次突然的强制规定,更像是一次压力下的防御性反击。
![]()
无法忽视的中国引力
任何金融平台的规则,最终都要面对实体经济的现实。
而当今全球金属市场的现实,就是中国巨大的需求。
这种需求形成的“买方引力”,正在从根本上影响着市场的走向。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中国消费了全球超过70%的精炼铜和一半以上的电解铝。
全球铜消费的增量里,有将近48%都来自中国。
这意味着,全球近一半的金属贸易,最终的目的地都是中国。
![]()
除了消费,中国在产能端也掌握着重要话语权,比如全球70%的稀土氧化物产能和55%的电解铝产能。
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意味着任何卖家都无法轻易放弃中国市场。
这自然就赋予了中国强大的议价能力。
在“用什么货币结算”这个问题上,最大客户的意见,分量不言而喻。
这并非理论推演,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此前,一些欧洲车企就因为芯片断供而生产线停摆,最终不得不接受中方提出的人民币结算要求来解决问题。
![]()
事实上,在LME这道禁令出台之前,人民币的渗透就已经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悄然发生了。
比如,在和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
在中国与中东、俄罗斯的矿产订单里,人民币计价的比例也达到了三成。
最能直接反驳LME“流动性不足”说法的,恰恰是LME平台自身的数据。
![]()
禁令之前,从2024年到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交易量增长了将近35%。
而从2022年算起的三年内,人民币计价的金属期权日成交量更是猛增了900%。
这些数据清清楚楚地表明,市场对人民币交易的需求是真实且不断增长的,所谓的“流动性不足”更像是一个借口。
LME的禁令一出,市场立刻给出了最直接的反应。
![]()
这就像一场即时公投,资本和贸易用自己的流向,表达了真实的选择。
它们流向的是效率更高、需求更旺盛的地方,而不是被僵化的规则所束缚。
禁令宣布后的第一个星期,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铜期货交易量就应声上涨了15%。
这明确显示,市场参与者正在积极地寻找美元之外的交易通道,资本正在进行一场“大迁徙”。
上海期货交易所也早已不是一个区域性平台,它的铜、铝、锌等主要金属品种的交易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前三。
![]()
这意味着,全球市场已经有了一个成熟且活跃的替代选择,LME长期以来在金属定价领域的垄断地位正在被打破。
这股潮流也不仅仅局限在金融层面,它已经深入到了实体产业。
像宝马、大众这样的国际工业巨头,都已经开始在金属交易中采纳人民币进行结算。
这说明,使用人民币不仅是金融考量,更是企业基于全球供应链和成本控制做出的实际商业决策。
![]()
这件事里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角色,就是香港。
LME的母公司正是香港交易所(HKEX)。
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桥头堡”,本应是多币种交易的积极推动者。
但它的子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人民币关上了大门。
这种矛盾的行为,让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LME的决策背后,商业逻辑可能已经让位于强大的外部政治压力。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的市场力量并非只是被动地在现有规则内寻找出路,而是在更积极地构建一个可以与传统美元体系并行的金融生态。
这才是从根本上削弱单一平台禁令影响力的长远之策。
![]()
一方面,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不断拓宽自己的产品线。
比如,它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稀土期货。
稀土是新能源、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将人民币与这些未来关键产业链深度绑定,就能为人民币创造新的价值锚点。
![]()
另一方面,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支付“管道”的重构。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的数字人民币(d-CNY),其设计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点对点的跨境支付,绕开像SWIFT这样由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清算网络。
这相当于从底层改变了国际结算的规则,釜底抽薪。
一个支持这种新体系的全球网络也正在逐步编织成形。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印度尼西亚、智利、伊朗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应用试点。
![]()
同时,中国与中东等资源富集地区也已建立了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通道。
这些努力共同构成了一个可以让人民币在国际上实现“内循环”的初步生态。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努力,目标并非是要“取代”或“颠覆”谁,而是为了给全球市场提供一个更多元、更公平的选择。
当全球贸易和金融不再完全依赖单一货币时,整个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会更强,也更能反映全球经济格局的真实面貌。
![]()
一个双轨甚至多轨并行的定价体系,符合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长远利益。
LME的这道美元强制令,本意是想加固城墙,但实际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成了替代方案崛起的“催化剂”。
它让更多人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体系的风险,从而加速了全球资本和贸易流向多元化选择的进程。
![]()
信息来源: 伦敦金属交易所:11月10日起暂停所有非美元计价金属期权交易--钛媒体官方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