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里,随着全球化大门越开越大,世界各地的水果纷纷坐上飞机来到我们餐桌 ✈️。
进口水果越来越多——可你可能也发现了:贵的离谱,却不一定比国产的好吃!
就像车厘子、进口苹果、猕猴桃……国产不逊色,价格却永远上不去。
而今天的主角——蛇皮果(Salak)更是被称为“最奇葩进口水果”之一。
⛔ 进口价格贵到离谱:百元一斤
⛔ 国产却惨遭冷落:6元一斤都卖不动
到底发生了什么?
![]()
✨ 一种“看着有点吓人”的水果,却曾风靡全球?
第一次看到蛇皮果,不少人都惊了一下:这果皮……怎么这么像蛇皮?
- 表皮布满鳞片状反折
- 上面还带细小硬刺
- 颜色暗沉偏褐
- 比榴莲还“个性化”的长相
但不要被它的外表骗了,在东南亚 & 欧美,蛇皮果可是热门水果。
十几年前进入中国后,被商家包装成:“高端水果”+“富含胶原蛋白”+“健脑神果”价格一路飙升 六七十元到百元一斤
可惜风光不过几年,如今遍地冷冷清清……
国内果农为什么不愿意大规模种?
十多年前,蛇皮果被引进国内。广西、广东、海南等地陆续尝试种植。
但结果却让果农们心凉:
进口能卖到百元
产却只有 6~7 元一斤
广西一位果农说得很直白:
“这么低的价,种了也不赚钱。”
这就奇怪了:同一种水果,为啥价差能差这么多?
蛇皮果火起来,不完全是“炒作”这么简单
它曾火爆,有两个主要原因:
① 营养概念强势加持
广告里说蛇皮果:
- 含钾量水果界天花板
- 富含果胶、健脑
- 抗氧化、护心脏(基本每种水果都有)
营养宣传太“会讲故事”,让它更像“养生贵族水果”。
② 稀缺就等于贵
进口量少,市场自然愿意给高价。这是水果圈的普遍规律:“不是好吃,而是稀有。”
但——国产大规模种植后,稀缺性立刻消失,接下来就轮到消费者说话了:
“值不值这个价?吃了再说!”
真相来了:蛇皮果为什么在中国卖不动?
说到底,就因为一句话:
不够好吃。
具体表现为
❌ 口感偏干,不多汁
咬下去是脆的,但不“爽”,偏干硬。
❌ 酸味明显
不像火龙果那样温和,更不像荔枝、芒果那样甜美。
❌ 有榴莲味,但不够“榴莲”
蛇皮果带一点榴莲气味,但榴莲粉会觉得它“不够香、不够软、不够满足”。不喜欢榴莲的人,直接拒绝 。
最终结果:
不喜欢榴莲的人:拒绝
喜欢榴莲的人:更愿意吃真正的榴莲
喜欢甜味的人:嫌它酸
喜欢脆的人:嫌它干
典型的两头不讨喜。
难怪国产价格一下跌到 6 元一斤。
进口贵 ≠ 好吃
国产便宜 ≠ 差品质
进口贵的原因并不是口感,而是:
✈️ 航空运输费高
冷链成本高
到岸量少、稀缺感强
国产之后,所有溢价因素消失,消费者回到最现实的判断标准:
“我花的钱,值不值这个味道?”
于是——蛇皮果的价格,回归正常。
不是品质变差,而是消费者不愿意为“噱头”买单了。
果农怎么办?
如果真想种蛇皮果,出口或许比国内市场更有前景。
毕竟在东南亚 & 欧美仍有不错的消费基础。
你吃过蛇皮果吗?它值不值得买?
你觉得它:
好吃?
难吃?
被高估?
还是太小众?
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你的分享,也许能帮更多人避开“水果智商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