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那场轰动东北的"联姻",如今过得咋样了?
2020年,吉林省扔出个重磅炸弹——长春把四平的"亲闺女"公主岭给"娶"了过去。这下可好,长春地盘一下子胖了20%,人口冲破900万,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大块头"。老百姓都说这是"长春向南、粮仓向北"的双向奔赴,可五年过去了,这日子过得是真甜蜜还是凑合过?
先说说这"新房"布置得咋样。以前从长春到公主岭,那叫一个折腾,绕来绕去得一个小时。
![]()
![]()
现在呢?七条大路直接"牵手",开车20分钟就到,比不少同城通勤还快。T39路公交更是成了"摆渡车",天天拉着一万多人在两城之间跑,活脱脱把"异地恋"过成了"同城生活"。
再看"嫁妆"和"彩礼"。公主岭这五年没少收"见面礼",光是长春给的各类补助就超过80个亿。GDP也从289亿涨到320亿,老百姓腰包鼓了,城里人年均多挣6.2%,乡下人更是猛增7.8%。恒大文旅、万达广场这些"大件"也搬了过来,长春的汽车产业还往这边伸了伸触角,87个项目、300亿投资,听着就挺热闹。
可日子过久了,柴米油盐的矛盾就来了。最让人憋屈的是产业协同——说是要"强强联合",结果除了几个门面工程,公主岭愣是没抱住长春汽车产业的大腿。人家零部件企业还是扎堆在长春市区,公主岭这"近水楼台"愣是没捞着月亮。
更糟心的是公共服务。医保社保还是"各过各的",公主岭人去长春看病还得先开转诊单,跟"串亲戚"似的。教育资源更是别提,好学校都死死攥在长春手里,公主岭的娃想上个重点中学,比登天还难。
![]()
最扎心的是人。路修得再宽,架不住年轻人用脚投票。五年时间,公主岭反而少了3.2万人,这"嫁过去"的日子咋还没以前有吸引力了呢?
老祖宗说"强扭的瓜不甜",可这长春和公主岭的"包办婚姻"到底能不能修成正果?关键看能不能把"两张皮"真正变成"一家人"。医保报销别再搞"差别待遇",产业分工别再"各唱各的调",还有那黑土地——可是"耕地里的大熊猫",可不能为了工业化就把饭碗给砸了。
五年时间,刚够搭个架子,要想血肉相连,还得再磨五年。不过话说回来,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就看这对"新婚夫妇"能不能把1+1真正变成大于2的算术题了。
各位老铁,你们觉得这"长公CP"能长久不?评论区唠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