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风口
本期要点:AI热潮会变成泡沫吗?如何避免泡沫的副作用?如何享受泡沫红利?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明天,一年一度的前哨大会就要开始了。大会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过去一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
当今的科技圈已经让很多人看不懂了。
年营收不到200亿美元的OpenAI,却接连敲定巨额的芯片和云服务合同,总额超万亿美元。无论是英伟达、AMD等芯片企业,还是亚马逊和Oracle等云服务商,只要和OpenAI合作,股价就会应声暴涨。
![]()
投资人还在疯狂追捧各路拥有明星光环的AI初创公司。
OpenAI的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和前CTO Mira Murati分别创立了Safe Superintelligence (SSI)和Thinking Machines Lab(TML),尽管没有发布任何产品,却已获得了数十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也轻松达到数百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员工都值几个亿。
这种狂热状态,让不少分析师和机构想起了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那么,AI是否会引起泡沫,这个泡沫破灭之后,究竟是一地鸡毛、让经济停滞,还是会孕育新的繁荣?
![]()
今天的思想荟文章中,我们就借2024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泡沫的著作 《繁荣:泡沫与停滞的终结》( 《Boom:Bubbles and the End of Stagnation》,后文中简称为《繁荣》),来好好分析一下这场AI热潮。
先说结论,就像过去铁路、电力、互联网浪潮那样,这场AI投资看似过热,甚至未来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金融泡沫,但从长远看,它却为真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场必要的疯狂,关键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降低泡沫破灭带来的次生灾害,如何确保这场AI狂热能真正转化为持续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好泡沫与坏泡沫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泡沫都是坏的,很多泡沫都为后续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在《繁荣》一书中,作者将泡沫分为两类:一类是像2008年次贷危机那样的“均值回归型”泡沫,源于投资者对过去高回报的线性幻想;另一类则是“拐点型”泡沫,源自投资者对于未来愿景的疯狂押注。
前者在破灭后,只会带来一地鸡毛;后者虽然也可能难逃破灭的命运,却会带来新的繁荣。
作者指出,历史上有很多拐点型泡沫。
例如,亚马逊并不只是把书店搬到网上,而是在无限的货架上为每位读者提供个性化推荐;雅虎也不是更大的图书馆,而是打造了一个人人可访问信息的网络目录和搜索引擎。
基于这样的认识,互联网泡沫逐渐形成,推动美国股市五年内上涨六倍,又在接下来的两年半里跌去80%。
但是,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电子商务崛起了,催生了搜索广告等新兴商业模式,支撑起了大量免费内容,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网上。
![]()
这是因为,在互联网浪潮的那短短几年内,整个互联网技术栈和用户使用习惯被迅速建立,泡沫的破灭又让全球带宽的边际成本降至几乎为零,也就带来了后续的繁荣。
泡沫的破灭虽然导致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但泡沫本身让人们产生了一切皆有可能的乐观情绪,让风险投资变得大胆,为试错和创新提供了充足资金,吸引了更多人才和企业的加入,并让那些看似遥远的愿景变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
类似的对比还可以举出很多。
汽车绝不是更快的马车,而是实现了点对点的长距离高速运输,也就意味着更广泛的市场覆盖。电力也绝不是看不见的火,而是实现了能量的即时输送,让自动化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智能手机也不是屏幕更大的功能机,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调动所有互联网服务的入口。
这些颠覆性产品和技术,不只是对前辈的替代,而是在其他维度上带来无数倍的提升。但是,如果没有泡沫去打破人们对于风险的过度警惕,可能企业和创业者连迈向未来的勇气都没有。
因此,拐点型泡沫,是一种好泡沫,它促使参与者们押注飞跃式的创新,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去不断尝试,从而满足以往难以满足的需求,创造更多就业,并带来经济的大幅增长和社会的繁荣。
AI泡沫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当前的AI热潮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样的泡沫?
答案也很明确,将会是“拐点型泡沫”。
此前的文章我们已分析,AI是一个将给整个社会带来范式转移的颠覆性技术。篇幅所限,今天不再展开探讨。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前的AI热潮是一类会推动下一阶段繁荣的良性泡沫。
为满足AI算力需求,各大云服务商无不在财报会议上宣布大幅提高资本开支。亚马逊将2025年资本支出目标提高至1000~1200亿美元,谷歌、微软和Meta也将资本支出调至了700~900亿美元。
它们的疯狂采购也让英伟达手握了5000亿美元的订单。因而全球范围内,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各环节都在进行产能扩张。
此外,几乎每个月,我们都能看到知名AI初创公司推出新一代的AI大模型。Anthropic的Claude 4还没用熟,马斯克的Grok 4就已面世,然后OpenAI的GPT-5也随之推出。这在以往绝对是一种奢侈,但现在却推动着AI技术快速迭代。
同时,产业的繁荣也给顶尖人才带来了极高的收入,并吸引人才涌入AI产业。
顶尖研究员从学术界出走,创办AI初创公司,获得巨额融资。AI工程师的需求暴增,也促使传统软件工程师开始转型,入局AI辅助编程、提示词工程、RAG(检索增强生成)以及AI应用甚至AI智能体开发等领域。
而且,传统的产业格局被彻底改变。
短短3年,OpenAI就俨然成为AI产业的中心,微软、英伟达、软银等巨头争相向其投资数百乃至上千亿美元。创立仅3年的Perplexity甚至敢于挑战谷歌,要用超300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谷歌的Chrome浏览器。
类似这样疯狂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了常态,任何一个初创公司都敢于梦想自己成为下一个行业巨头。
可以看出,这场AI热潮,哪怕发展成了泡沫,也会为未来沉淀算力、AI技术以及产业所需的大量人才,特别是,它让大家看到了新技术将会带动社会再次繁荣的希望。
新繁荣
当然,我们也要问,又该如何应对这场AI泡沫?
当市场过于乐观时,人们会把一些不切实际的预期合理化,一些AI公司的市值也就容易被炒到业绩完全无法支撑的高度。
我们曾在往年的前哨大会上预测,由于预期与现实的错配,未来几年很可能会出现一场AI带来的金融泡沫。
简单说:2029或许就是1929(金融危机)。
顺便说一下,明天的大会上,我也会对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来不了现场的朋友,也别忘了锁定直播。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精准预测泡沫破灭的时间点很难,但泡沫的破裂会给投资者和创业生态带来冲击。
所以,更实际的课题是,我们该如何最大程度保留泡沫的果实,减少泡沫破灭的副作用。
我们认为,政府的缓冲作用非常关键。
民间资本主导的投资虽能快速推动AI产业发展,但也容易在泡沫破灭后一哄而散,造成大量烂尾资产。
政府如果能积极发挥作用,就能有效平滑这种波动。
曾经中国高铁建设投资巨大,客流却寥寥,被不少人视作泡沫。但不可否认的是,十几年后的今天,高铁网络已经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既激活了经济,许多线路自身也开始实现盈利。
未来,一些公共属性强且回报周期长的AI项目,比如数据中心和配套的能源及冷却设施,在泡沫破灭后可能面临停建或停运,这无疑非常可惜。也许政府背景的机构可以接手,用财政力量把它们保存下来并继续运营下去。
如此一来,即便金融市场经历调整,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不会被打断。泡沫的躯壳虽然破了,但里面孕育的种子仍将继续生长。
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互联网并未消失,反而给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我们希望,哪怕AI泡沫会破灭,社会仍能清醒认识到AI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
我们也相信,哪怕AI泡沫会破灭,也只是下一个繁荣的开端。
我们更坚信,哪怕AI泡沫会破灭,只要企业家和创业者们仍然能专注于打磨核心技术,通过模式创新将AI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去满足那些广泛存在却未被满足的需求,就有可能变成下一个时代的赢家。
最后,再提醒一下,明天前哨大会上,我将为你详细解读AI时代的成功法则——刻意进化,助你抓住AI时代的机遇,收获AI时代的红利,包括如何正确应对将要到来的泡沫,把风险转化为机遇。感兴趣的朋友快快锁定下方直播吧!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新趋势和底层规律,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学习,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此外,明年一月初拉斯维加斯的CES展观展团正在招募中。届时,我将陪同你和各位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在产业一线浸润式的观察和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报名。
最后,鉴于公众号推送机制的改变,你未来刷到要闻评论的机会可能没那么多了,建议你加入粉丝群,第一时间得到我的独家前沿分析,而且我们还会每天在粉丝群里发布独家资料,快快扫码加入吧!
![]()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个思维导图,扫描加群即可领取
“AI泡沫分析”
↓点击学习王煜全老师最新大师课,掌握马斯克的赚钱底层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