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卖了17.7万台,占据国内市场一半以上,过去国内使用的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现在情况变了,我们自己能制造控制器和伺服系统这些核心部件,不再需要依靠别人,这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这几年把供应链建立起来的结果。
![]()
很多人以为机器人只在汽车厂或电子厂工作,实际上它们早就进入中药房、预制菜车间和陶瓷厂了,光伏贴片、锂电池焊接、中药称重这些活儿机器人都能完成,这表明工厂不再简单照搬生产线,而是能够灵活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需求。
![]()
很多人认为国产机器人能赢,是因为某项技术特别强,其实情况更复杂,是整个产业链一起进步带来的结果,上游的减速机精度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中游的本体厂商配上国产视觉算法,下游的集成商靠着本地服务快、反应灵活,三方面配合起来才真正站稳,光喊“国产替代”没有用,要让整条产业链顺畅运转才行。
![]()
政策上说要把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可实际上被资金和标准卡住了,很多小工厂想要用智能检测技术,但预算不够,一台设备价格太高,医疗行业和食品行业也没有统一的安全规范,导致企业不敢轻易投入,更麻烦的是工人越来越难招聘,工资还在往上涨,机器人不是用来节省人力的工具,而是帮助工厂维持下去的手段。
![]()
德国和日本在机器人技术上确实有优势,但他们推进节奏偏慢,赶不上我们这边场景更新的速度,深圳一家公司只用了九个月时间,就把3C检测机器人从最初的想法做到大规模生产,这种高效率在海外很难实现,但这么做也有代价,比如标准不统一,企业之间互相模仿,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价格竞争的情况。
![]()
出口数据已经出现变化,虽然企业没有公开宣传,但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新订单中,中国品牌占比超过三成,这不是简单地销售设备,而是帮助这些地方重新构建制造体系,中国制造的影响力正通过机器人逐步向外扩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