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何为籍,何为贯?“籍贯”是什么地方?看完下次可别再填错了!

0
分享至

何为“籍”?何为“贯”?“籍贯”到底填哪儿?看完再也不迷糊!

咱平时填表格,十有八九会遇到“籍贯”这一栏吧?尤其是刚毕业找工作、办证件的时候,对着这俩字儿,好多人都犯嘀咕:到底填老家?填出生地?还是填现在住的地方?有时候问爸妈,爸妈可能也说“就填爷爷家那儿呗”,可为啥是爷爷家不是自己家?“籍贯”里的“籍”和“贯”到底各指啥?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聊,用大白话把这事儿说透,下次再填表格,保准你一秒搞定,再也不填错!

先说说“籍”和“贯”这俩字儿,单独拎出来,意思差得可远了。咱先看“籍”,古代的时候,“籍”可不是随便用的字,它更像个“官方档案”。比如以前有“户籍”,就是朝廷登记老百姓的册子,写着你是谁、家住哪儿、家里有几口人、种了多少地,相当于现在的户口本。还有“学籍”,就是学校里登记学生的档案,“党籍”“军籍”也一样,都是证明你身份归属的玩意儿。



搁古代,“籍”还带着点“分类”的意思。比如有的人是“民籍”,就是普通种地的老百姓;有的人是“军籍”,家里世世代代都得当兵;还有“匠籍”,就是专门做手艺的工匠,甚至还有“乐籍”,就是从事歌舞表演的人。而且那时候的“籍”是世袭的,你爹是军籍,你这辈子大概率也得当兵,想改“籍”可难了,比现在转户口麻烦多了。所以“籍”的核心意思,其实是“归属”“登记”,是跟身份、档案绑在一起的,而且大多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改。

再看“贯”,这字儿就简单多了,核心是“出生地”“居住地”,或者说“长久生活的地方”。古代交通不发达,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哪儿生哪儿长,哪儿就是“贯”。比如有人说“我贯于洛阳”,意思就是我生在洛阳、长在洛阳。“贯”更偏向于“地理坐标”,是你实际生活的地方,而且是可以变的——比如你老家在西安,后来全家搬到了成都,定居下来了,那你的“贯”就可以说是成都。

那为啥这俩字儿凑一块儿,成了“籍贯”呢?这就得说说“籍贯”的由来。古代的时候,朝廷要管理老百姓,得知道每个人的“根”在哪儿,还得知道你现在住哪儿。“籍”是你的“身份档案”,比如你是民籍还是军籍,你祖上是哪儿的;“贯”是你的“实际住址”,是你现在生活的地方。一开始“籍”和“贯”是分开登记的,后来慢慢就合并成了“籍贯”,核心目的就是搞清楚“你是谁家的人,来自哪个地方”。

不过随着时代变,“籍贯”的意思也悄悄有了变化。现在咱们说的“籍贯”,早就不是古代那种“籍+贯”的组合意思了,而是有了明确的定义:籍贯指的是你的祖父(爷爷)辈的长期居住地,也就是爷爷的老家。这里有两个关键点,咱得记牢了:第一,是“祖父辈”,不是父亲辈,更不是你自己;第二,是“长期居住地”,不是爷爷偶尔住过的地方,而是爷爷主要生活、定居的地方。



可能有人要问了:“凭啥是爷爷家,不是我爸妈家,更不是我自己家?”这就得说说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认祖归宗”的传统,咱们的家族血脉是按父系传承的,所以籍贯也跟着父系走,得跟着爷爷的根走。举个例子:你爷爷是山东曲阜人,一辈子都在曲阜生活,你爸爸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搬到了江苏苏州,你在苏州出生、长大,现在又在上海工作定居。那你的出生地是苏州,经常居住地是上海,而籍贯,就得填山东曲阜——因为那是你爷爷的老家,是你家族的“根”。

再举个更具体的例子,帮你加深理解。我发小阿强,他爷爷是河北保定人,年轻的时候当兵去了东北,后来在沈阳定居,娶了阿强奶奶,阿强爸爸就在沈阳出生长大。后来阿强爸爸又去了广州工作,在广州结婚生子,阿强就是在广州出生、长大的,现在一家人也都在广州定居。阿强以前填籍贯,总填广州,结果被他爷爷说了一顿:“咱老家是保定的,籍贯得填保定!”阿强当时还不服气:“我生在广州、长在广州,凭啥填保定?”后来问了派出所的朋友才知道,还真得填保定——因为籍贯认的是爷爷的老家。



这里咱得区分开三个容易搞混的概念: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这仨玩意儿经常被弄混,填表格的时候错得最多。

先说说“出生地”,这个最简单,就是你妈把你生下来的那个地方,医院在哪儿,出生地就是哪儿。比如你爸妈当时在武汉打工,你在武汉的医院出生,哪怕后来全家回了老家郑州,你的出生地还是武汉,这个是一辈子固定不变的,没法改。

然后是“户籍所在地”,这个就是你户口本上登记的地址,也就是你的“户口”在哪儿。比如你现在在杭州工作,把户口迁到了杭州的某个小区,那你的户籍所在地就是这个小区的地址。户籍所在地是可以变的,比如迁户口、换工作落户,这个地址都会跟着改。

而“籍贯”,刚才咱说了,是爷爷的长期居住地,跟你在哪儿出生、现在户口在哪儿,没半毛钱关系。总结一下就是:出生地是“你在哪儿生的”,户籍所在地是“你户口现在在哪儿”,籍贯是“你爷爷的老家在哪儿”。这仨概念一分清,填表格的时候就不会乱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如果我爷爷是外地迁来的,我该填爷爷原来的老家,还是爷爷后来定居的地方?”答案是:填爷爷长期定居的地方。比如你爷爷原本是山西大同人,后来年轻的时候去了内蒙古包头,在包头结婚生子,一辈子都在包头生活,那你的籍贯就填内蒙古包头,而不是山西大同。因为“长期居住地”才是关键,要是爷爷只是在大同出生,没待几年就走了,那大同只能是爷爷的出生地,不是他的长期居住地,自然也不能作为你的籍贯。

还有一种情况,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或者跟着妈妈长大,那籍贯能填姥姥家吗?按规矩来说,不行。因为籍贯的传承是按父系来的,不管你跟谁生活,籍贯都是跟着爷爷这边走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特殊情况,比如从小过继给亲戚,或者有其他法定事由,可能会有例外,但一般情况下,都是填爷爷的长期居住地,这个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官方认可的标准。

咱再说说为啥现在还要填“籍贯”?好多人都觉得,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人口流动这么大,大家四处奔波,籍贯还有啥用?其实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首先,籍贯是咱们家族血脉的象征,填籍贯,某种意义上是“认祖归宗”,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尤其是对于那些祖辈迁徙过的人来说,籍贯能帮咱们记住家族的来源。其次,在一些官方统计、档案管理中,籍贯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能反映人口的地域分布、迁徙情况,方便做相关的政策制定。还有就是一些传统习俗里,籍贯也很重要,比如过年祭祖、家族聚会,都离不开“老家”这个概念,而籍贯就是“老家”的官方说法。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很多表格里的“籍贯”栏,要求也没那么死板了,只要你填的是爷爷的长期居住地,或者父亲的老家,一般都没问题。但要是你填成了自己的出生地或者现在的居住地,那可就真填错了。我之前有个同事,入职的时候填籍贯,填了自己现在住的北京,结果人事小姐姐告诉他填错了,让他改成爷爷的老家河北沧州。他当时还挺纳闷:“我都在北京住了十几年了,为啥不能填北京?”后来人事小姐姐给他解释清楚了,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都填错了。

还有些年轻人,从小在城市长大,爷爷的老家早就没人住了,甚至自己都没去过,根本不知道具体地址该怎么填。这种情况也不用慌,你可以问爸妈,爸妈一般都知道爷爷的老家是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区),实在不知道的,也可以看户口本,有些户口本上会直接标注籍贯信息,照着填就行。记住,籍贯不用填到具体的街道或者村,一般填到省、市、县(区)就够了,比如“山东济南历下区”“四川成都武侯区”,这样就没问题。

再给大家避几个常见的坑,下次填表格的时候一定注意:

第一个坑:把籍贯填成出生地。比如你在深圳出生,就填深圳,这是错的,除非你爷爷的长期居住地也是深圳,否则就得填爷爷的老家。

第二个坑:把籍贯填成户籍所在地。比如你户口在上海,就填上海,这也不对,户籍所在地是户口地址,和籍贯没关系。

第三个坑:把籍贯填成父亲的出生地。比如你父亲在南京出生,但爷爷的长期居住地是扬州,那你得填扬州,而不是南京。

第四个坑:填得太详细或者太笼统。太详细比如填到“XX街道XX小区”,没必要;太笼统比如只填“江苏”,不填具体的市和县,这样也不规范,最好填到县(区)一级。

其实说到底,“籍贯”这事儿之所以让人迷糊,就是因为它和“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太容易混淆了,再加上“籍”和“贯”这俩字儿看着挺古奥,让人觉得高深莫测。但只要你记住核心原则——籍贯=爷爷的长期居住地,再分清那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下次填表格的时候,就不会再犯难了。

可能有人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种老一套的东西?”但不管时代怎么变,“根”这个概念是不会变的。籍贯不仅仅是一个表格里的栏目,更是咱们对家族血脉的认同,是对“老家”的一种牵挂。哪怕你一辈子都没回过爷爷的老家,那个地方也是你家族的发源地,是你根之所在。

最后再总结一下,帮大家加深记忆:

“籍”是身份档案,是归属;“贯”是居住之地,是坐标;“籍贯”合起来,就是爷爷的长期居住地,是家族的根。

出生地是你出生的地方,户籍所在地是你户口现在的地方,这俩都不等于籍贯。

下次再填表格,遇到“籍贯”栏,别犹豫,直接想爷爷的老家是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区),照着填就行,保准没错!

现在大家都搞清楚了吧?以后再有人问你“籍贯填哪儿”,你不仅自己能填对,还能给别人讲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生活里很多看似复杂的事儿,只要用大白话掰开揉碎了说,就没那么难理解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大家,下次填表格,再也不用为“籍贯”这事儿犯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市早苗彻底践踏“村山谈话”!31年前就有迹象

高市早苗彻底践踏“村山谈话”!31年前就有迹象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13:07:20
扬眉吐气!中国国青3杀韩国队,拜合拉木双响,从此摆脱恐韩症

扬眉吐气!中国国青3杀韩国队,拜合拉木双响,从此摆脱恐韩症

国足风云
2025-11-15 21:29:50
张雨霏爆冷!200米蝶泳第三收官,赛后直言想退赛,原因让人无奈

张雨霏爆冷!200米蝶泳第三收官,赛后直言想退赛,原因让人无奈

篮球国度
2025-11-15 10:40:42
真没想到!36岁中超名将被捕,曾是高洪波爱徒,踢假球赚了130万

真没想到!36岁中超名将被捕,曾是高洪波爱徒,踢假球赚了130万

国足风云
2025-11-15 21:12:15
36岁中超名将收130万踢假球 获刑1年半 已考上北京某大学请求缓刑

36岁中超名将收130万踢假球 获刑1年半 已考上北京某大学请求缓刑

我爱英超
2025-11-15 18:13:10
我56岁才明白,看女婿:这三种家庭一定不要考虑,否则会害了女儿

我56岁才明白,看女婿:这三种家庭一定不要考虑,否则会害了女儿

源远讲堂
2025-09-22 17:55:18
比亚迪远程锁死印度电动大巴!看清印度宰客套路让其如意算盘落空

比亚迪远程锁死印度电动大巴!看清印度宰客套路让其如意算盘落空

诗意世界
2025-11-15 11:01:48
特朗普对高市涉台言论表态!想在餐桌上,还是在菜单里?

特朗普对高市涉台言论表态!想在餐桌上,还是在菜单里?

华山穹剑
2025-11-14 21:36:14
中央定调,延退落地!1970至1975年生男性,能申请提前退休多久?

中央定调,延退落地!1970至1975年生男性,能申请提前退休多久?

王五说说看
2025-11-14 07:07:13
驾驶证不再是12分?车辆将不再年检?交警:有车没车都需要了解下

驾驶证不再是12分?车辆将不再年检?交警:有车没车都需要了解下

李博世财经
2025-11-14 14:23:08
祸害央视乡村剧?大浓妆锥子脸假鼻梁,别辣观众眼睛了

祸害央视乡村剧?大浓妆锥子脸假鼻梁,别辣观众眼睛了

冷紫葉
2025-11-14 17:33:13
贵州盘州亿元建“世界最大人造月亮”运行不到百天,停运5年成闲置项目:希望有注资盘活项目

贵州盘州亿元建“世界最大人造月亮”运行不到百天,停运5年成闲置项目:希望有注资盘活项目

红星新闻
2025-11-14 22:16:21
无语!越南爆冷输球,熊猫杯乱套国足若赢韩国四队将同分争出线战

无语!越南爆冷输球,熊猫杯乱套国足若赢韩国四队将同分争出线战

格斗社
2025-11-15 20:54:53
日本为什么不怕中国?俄罗斯专家一席话点醒国人​

日本为什么不怕中国?俄罗斯专家一席话点醒国人​

近史谈
2025-11-06 21:16:03
陕西咸阳最美柿乡火爆出圈,当地:游客可免费摘柿子,停车喝水都免费

陕西咸阳最美柿乡火爆出圈,当地:游客可免费摘柿子,停车喝水都免费

极目新闻
2025-11-15 12:47:57
2-0轻松取胜!同一天中日韩都赢球了!我们亚洲足球真是太厉害了

2-0轻松取胜!同一天中日韩都赢球了!我们亚洲足球真是太厉害了

球叮足球
2025-11-15 09:20:07
闫妮与任素汐现身沈阳烤肉店,闫妮老得不能看,任素汐室内抽烟!

闫妮与任素汐现身沈阳烤肉店,闫妮老得不能看,任素汐室内抽烟!

小娱乐悠悠
2025-11-13 10:04:58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日本政府正式宣布!11 月 11 日日本政府官宣 2026 年上调签证费

南权先生
2025-11-13 15:52:13
国际空间站7大禁令:禁止发生性关系……最离谱的却是最后一条!

国际空间站7大禁令:禁止发生性关系……最离谱的却是最后一条!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09-25 20:05:13
难以置信:刘道玉的几件奇葩事!

难以置信:刘道玉的几件奇葩事!

仕道
2025-11-14 09:07:07
2025-11-15 22:55:00
双色球的方向舵
双色球的方向舵
一夜暴富不是梦
413文章数 73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惊艳!她的造型和用色让人叹为观止!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惊艳!她的造型和用色让人叹为观止!

亲子要闻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嗯嗯是发声吗 该怎么办

手机要闻

荣耀大折叠新动向:阔折叠比例在路上,三折叠屏被放弃!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