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助教一小时200,到底教球还是教心跳?”上周,北京朝阳的台球厅里,95后小林刚掏出手机准备扫码,就被这句话劝退。
他转头跟我吐槽:“我以为来打球,结果先被颜值税上了一课。”
CBSA的数据挺扎心:40%的球房现在标配助教,70%的新手第一杆就买单。
可30%的人承认,他们只想拍张“看起来会打球”的照片发朋友圈。
女生越来越多,商家顺势把“持证教练”换成“甜笑助教”,收费从50跳到200,证书却不见影。
有老板直言:“颜值就是生产力,专业度靠后站。”
于是出现怪象:同样一小时,有人学到高低杆,有人只学会摆pose。
隐形套路也跟上:低价体验15分钟,加课就翻倍,一句“哥哥你潜力很大”把账单推上四位数。
想避坑其实就三句话:先问有没有CBSA证,再问能不能先学半小时,最后把价格写在小票上。
毕竟,台球厅不是秀场,球杆也不是自拍杆。
回到开头——200块你买的是教学还是情绪价值?
答案写在结账那一刻:真学会的人,下一局敢独自开球;没学会的,只能再掏200续命。
所以,先想清楚,你要的是进球,还是进朋友圈。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