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一柱【第2968期 养老金专题】
新养老金计算中,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公式为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如果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0万元,55退休计发月数是170个月,则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
100000÷170=588.23(元)
如果60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不要说再续缴5年,就是这10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也提高到
100000÷139=719.42(元)。
那么这个计发月数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晚退会减小呢?
简单说,计发月数就是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
当然,养老金发放中不同年龄退休用的计发月数,不仅是参考“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核心值”,还有本人退休年龄、经济增长、金融利率等因素预测,因此,不同退休年龄工,计发月数不同。例如:
55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70个月,也就14年零2个月,合计是69岁零2个月;
56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64个月,也就是13年零8个月,合计是69岁零8个月;
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也就是11年零7个月,合计是71岁零7个月;
61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2个月,也就是11年,正好是72岁。
因为“社会人均寿命”是核心依据,因此,随着退休年龄的增大,计发月数就相应减少。
但大家也看到了,这个减小,并不是“整年月数减少”,而是晚退一年,减少若干个月,有规律也没规律
从51到55,是每晚退一年少6个月;
从56到58,是每晚退一年少6个月;
但从从69到62,每晚退一年,有的少6个月,有的少7个月;
从63到66,是每晚退一年少8个月。
所以,新渐进性延迟退休政策下,从55岁延到56岁,计发月数并不是减少12个月,只是减少了6个月,也就是说,每延迟1个月,计发月数相应减少0.5个月,其他年龄退休也是这样,如果用一个公式计算,可以这样表示
![]()
退休年龄计发标准月数记作a,下一相邻退休年龄计发标准月数计作b,延迟月数换成整年后的余数记作n,则
退休年龄实际计发月数=a-(a-b)÷12×n
比如,1970年9月出生女教师,延迟3个月退休,是55岁3个月,则
55岁3个月退休实际计发月数=170-(170-164)÷12×3=168.5个月。
1966年6月出生的男教师,延迟5个月退休,是60岁5个月,则
60岁5个月退休实际计发月数=139-(139-132)÷12×5=136.08个月。
有朋友问,如此说法,个人账户养老金到计发月数末,余额就为零了,那此后,比如60退休,139个月后还发吗?
答案是,发,一定发。计发月数只是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标准的一个参数,并非是个人账户为零时就不发了,还是按照这个标准继续发。那钱从何来?
答案是从公共账户中支取。在岗时,单位为每个职工缴纳20%的那部分,“人老金在”,终生发放,不用担心。
![]()
现在返回到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不难发现,延迟退休新策下,退休越晚,个人账户储额越大,与此同时,计发月数越小,这样分子增大,分母减小,一增一减,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是“双倍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新养老金“晚退多得”原则!延迟退休,好事一桩啊!
![]()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