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入住高星酒店,推开客房,映入眼帘的往往是酒店用心准备的一封欢迎信、几样特色小点或是巧心的布置,这被称作“欢迎礼”,是酒店给予客人的第一声问候。
伴随着酒店行业的“降本增效”,欢迎礼也从一客一份变成了一部分常住客或是高卡客,有些酒店索性把这一仪式取消,或者放两个水果就算做KPI完成。
![]()
取消倒是可以理解,但送错欢迎信,就不免让一些住客恼火了。把带有别人名字的欢迎信送给办理入住的客人,让住客表示“这样糊弄事不如不弄”。
![]()
另外也有女性住客吐槽,酒店信封上写的称呼是Mr. XX。为什么要默认我就是位“先生”?自己的名字也没有男性化,只能说是中性,就不能是位女士或者太太吗?当然,反之亦然。这类情况并非偶然,从细节处也反映出酒店的“不重视”。
![]()
一波接一波的弄巧成拙,以及不能规避的成本问题,作为传统欢迎礼的一部分,欢迎信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
![]()
酒店欢迎信的由来:
物质款待+身份认可■
欢迎礼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欧洲贵族社会,这在当时已形成一种社会习俗,主人需要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食物、住所与保护。到了中世纪,重要客人到访时会收到装满新鲜水果、蜜饯与葡萄酒的银盘。对人们来说,这不仅是物质款待,更是身份认可的象征。
到了19世纪,东方快车将欢迎礼推向了新的高度。它们为乘客提供装有土耳其软糖的水晶匣子和喷了香水的热毛巾,还有由车长所写的欢迎信,这种待客之道逐渐演变为现代酒店的标准服务。如今的东方快车,不仅会给乘客提供印有自己名字的东方快车旅行纪念书、车长手写的欢迎信,还有典藏版的旅行地图、行李牌、信封、明信片、香薰蜡烛等。
![]()
早期,特别是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将欢迎信视为品牌标准的一部分。这时的欢迎信通常是预先印制好的格式文本,开头常见“尊敬的某某先生/女士”等敬语,接着介绍酒店概况,最后表示诚挚欢迎,由酒店总经理签名。
后面这种形式化的欢迎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高端酒店的标配。随着酒店业竞争的激烈,酒店开始意识到千篇一律的欢迎信缺乏温度,开始提倡“用心”,根据客人过往入住记录等信息,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
随着社交媒体影响力的日益增长,欢迎信及欢迎礼的功能再次扩展,它不仅是写给客人看的,其设计也具备了可分享价值。许多酒店会精心设计造型独特、视觉冲击力强的欢迎礼品及欢迎信,如地标建筑形状的甜点、特色纪念品,鼓励客人在小红书、朋友圈等平台分享,从而为酒店带来口碑传播。
![]()
欢迎信走向个性化■
随着行业“内卷”,欢迎信和欢迎礼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存在,各家酒店突出特色,让这第一声问候印上独属于品牌的记忆。
![]()
个性化的设计融入在欢迎信上,不少酒店就用手写欢迎信来表达对客人远道而来的尊重。尤其是对常住客,根据客史记录传递专属的问候,让客人感到被重视。
![]()
本地文化元素融入欢迎信中,成为另一大亮点。欢迎信除了西方的贺卡形式,也有酒店用中式书信的方式做为特色,在欢迎礼上加入新中式茶点,既有中式文化又别具新意。
![]()
甚至有些酒店在客人入住前,会发送邮件欢迎,在邮件中询问抵达时间及饮食偏好,让客人感受到酒店的温暖和用心。
![]()
伴随着时代潮流,环保理念也被融入到酒店欢迎信设计当中。六善酒店集团在欢迎信中常备种子纸卡片,客人可将其种植成花草,这种创新不仅体现了酒店的社会责任,也满足了现代旅客对可持续旅行的期待。
![]()
![]()
酒店欢迎信,
当下应该如何发展?■
既有送错欢迎信引来客人吐槽,又有员工抱怨欢迎信非常耗时间。
有酒店员工提到,酒店欢迎信的文案一般是基层手写的,然后给领导签名,搞不懂有什么意义。员工说到:“其实写这个东西超累,主要是不能写错字,要不然整张作废。我有次下午班赶任务,给第二天团队客人写卡片,写了45份,晚上下班的时候,感觉右手腕都麻了。”
![]()
对酒店来说,欢迎信到底该不该保留,又该如何才能保持其吸引力?
其实,酒店欢迎信的价值,远不止于一纸问候,它是酒店服务的缩影,是品牌理念的传达,更是与客人建立情感连接的第一步。无论形式如何变化,真诚始终是欢迎信打动人的核心。
![]()
对酒店来说,不仅要在形式上下功夫,更要考虑如何让它成为建立情感纽带的机会。欢迎信不应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激发客人参与感,通过邀请客人参加酒店活动、提供个性化路线建议等方式,将欢迎信转化为互动的开始。
在日本的HOTEL KII TANABE,酒店前台备有中英双语的《熊野古道徒步指南》,方便各国游客取用。指南中会推荐适合不同体能和时间的徒步路线,例如从“Matsumoto关”到“鬼之城”的2小时轻量级路线,沿途可欣赏竹林溪谷并俯瞰太平洋。
![]()
对酒店来说,打造本地化的特色时就可以体现在欢迎礼展示中,酒店可以提前通过邮件了解客人需求,在客人入住时体现这些个性化关注。一盒地方特色小吃、一件本地工艺品,一封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信函,都能让客人感受到独特体验。
![]()
欢迎信或许只是酒店服务中的一个小细节,但往往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客人体验的高度。
在酒店业疯狂内卷的今天,或许我们更应回归初心。是不是总经理亲手写不是重点,欢迎信的本质,是让客人感受到欢迎二字的分量。毕竟,有温度的接待,才是酒店体验打动人的触点。

![]()
有哪些欢迎信打动了你的心?
留言分享给我们吧
设为星标 不再错过
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规则又变了,为了大家能够及时看到酒店行业的新动态,还请将“酒店圈儿”设为星标,我们将持续为你带来最有价值,最有趣的行业内容。
![]()

喜欢就点个“推荐❤️”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