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十五运“走进大湾区”岭南文化主题活动,以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配合开展的“岭南美宴”同步登场。化橘红换上文创“新装”,惊艳亮相,还玩起了“跨界联名”,与阳春砂仁、新会陈皮一起,被打造成“广东三宝”礼盒,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化橘红作为化州道地药材,于明清时期被列为贡品,其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为其赢得了“南方人参”的称号,是中国“十大广药”之一,被纳入药食同源目录。
![]()
![]()
“地标名片”越擦越亮
从2006年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到2013年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4年被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再到2025年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验收,化橘红的“地标名片”越擦越亮。如今,化橘红产业已形成“一核一带两区多基地”的布局,覆盖化州15个乡镇240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13.2万亩,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产品涵盖中药材、食品、日化用品、工艺品等200多个品类。2024年,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5亿元,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带动180多万化州百姓增收的“致富果”,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完善的支撑体系。化州构建了从国家药典到地方标准的全链条标准体系,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检验检测中心,联合专业机构搭建质量管控平台,8家企业获茂名“信字号”认证,2家龙头企业产品拿下“湾区认证”,为消费者筑牢安全防线。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以110.9亿元品牌价值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榜,先后获评“广货好手信”之首、“粤地优品”一等奖等荣誉,全国销售网点超1万个,产品畅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
![]()
发展动能越来越强
产业要壮大,源头是关键。化州构建起“地理标志+地方+信字号”三级标准体系,覆盖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目前,化州建成万亩高标准种植基地2个、千亩基地12个,良种覆盖率达98%,标准化生产水平提升至95%,从源头守护种植品质。
科技赋能激活产业新动能。当地与13家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合作,建成11个科研平台和1个博士后工作站,打造“产学研用”协同体系。通过培育无病毒母本、推广智能烘房等技术,种源纯度得到保障,鲜果烘干周期从7天缩短至4天,效率大幅提升,产业累计获国家专利30余项、保护处方3项。
数字化为品质保驾护航。化州搭建大数据平台,联合专业机构提供检测和溯源认证服务。创新推行鲜果收购溯源机制,企业以保底价收购,并通过“一物一码”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形成“优质优价—效益反哺”良性循环。
![]()
价值延伸融合共进
化橘红产业跳出传统初加工模式,向“药食康养”全品类迈进,已开发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日化等200多种产品。化橘红痰咳液等畅销全国,化橘红啤酒、爆珠糖果等“药食同源”新品广受欢迎,加工转化率达100%。目前第二产业占比78.26%,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文旅融合拓展产业新空间。中国化橘红博览馆建成开放,多条文旅研学路线相继推出,2024年接待游客超8万人次。依托“节气+产业+文旅”,打造“春赏花、夏摘果、秋甄藏、冬养生”四季主题活动。春季赏花单日游客破3万人次,线上观看超千万人次;夏季“摘果T台秀”单场签约263万元;化橘红啤酒音乐节跨省联动,成功打开川渝市场。
品牌建设提升综合价值。挖掘化橘红1600年种植历史,通过微短剧、印象馆等传播文化,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带动300多个产品品牌成长。2024年,化橘红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跻身地理标志农产品声誉前列。
![]()
![]()
化橘红从“跨界联名”的精彩亮相,到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传统农业产业的振兴华章。它不仅是化州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乡村振兴浪潮中产业发展的生动范本,未来必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来源: 化州发布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化橘红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