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军导弹袭击俄罗斯卢奇热电厂,导致比尔哥罗德和杜博沃耶两地 2 万居民断电,附近车库因拦截导弹的碎片引发火灾。这一事件看似突发,实则是俄乌战争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 —— 战争代价不再由乌克兰单方面承担,而是开始向俄罗斯本土传导。
从战略层面看,这波打击绝非孤立行动。11 月 9 日当天,乌军还向沃罗涅日热电厂发射三枚导弹,炸毁库尔斯克变电站,并在克里米亚用无人机摧毁俄军 S-400 防空系统的雷达和运输车。明显的战术调整背后,是乌克兰远程打击能力的提升,以及 “你炸我基础设施,我就打你战争命脉” 的战略回应。
![]()
俄罗斯长期将打击乌克兰能源设施作为常规战术。自 2022 年 10 月起,俄军多次在冬季来临前轰炸发电厂和变电站,让数百万乌克兰民众在零下低温中挨冻。如今乌克兰的反击,本质上是让战争发起者亲身体验自身行为的后果。对比来看,2 万居民断电只是乌克兰曾经遭遇的 “九牛一毛”—— 去年冬天,乌克兰全国 60%-70% 的人经历过断电,基辅单日停电最长达 20 小时,民众只能在地铁站过夜取暖。
![]()
事件还暴露了俄罗斯的多重困境。防空系统号称 “高效拦截”,却无法避免碎片造成的损失,老旧系统对付现代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力不从心;别尔哥罗德州长建议居民 “自己买发电机”,与曾经乌克兰官员的无奈表态如出一辙,说明俄罗斯后方已不再安全。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心理层面:长期被官方宣传 “胜利凯歌” 包围的俄罗斯民众,如今真切感受到战争离自己如此之近,这种认知落差正在悄然改变对战争的态度。
当前的僵局让冲突难以短期停火。普京提出的和平条件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及四州 “入俄”,而泽连斯基已签署法令,拒绝与普京谈判。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针对性打击可能持续升级,更多俄罗斯城市或将体验到能源短缺的痛苦,战争的全民性代价正在逐步显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