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很难彻底脱钩断链,最有可能的是,双方降低对彼此的依赖,在某些方向和领域“自成一派”。本着和中国“极限竞争”思维,美国加快“去中国化”,诸多美国企业或明或暗,或多或少,开始与中国进行业务切割,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路透社11月12日发文称,美国标杆性企业—通用汽车,已向全球数千家供应商发出明确指令,要求它们清除所有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有的供应商甚至被要求在2027年之前与中国完全切断联系。
![]()
一辆小轿车至少由30000个零部件组成,涉及上千家企业,辐射轮胎、软件、家电、玻璃、芯片等多个领域,通用要求它们限期做出调整,足可见美国政府给到本土企业的压力之大和时间之紧迫。
事实上,这更像美国无力追赶中国的“失控”反应,美国用“确定性的行政措施”去赌“不确定性的未来”,结局自然不用多说。
首先,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明显落后中国,想要迅速补齐差距,难度几乎不可想象。
![]()
举个例子,美国目前具备独立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的厂家仅限特斯拉,而同期中国的比亚迪、宁德时代却能一次性拿出数种汽车动力电池解决方案,无论是电池质量还是相关专利数量都远远高于美国。这种情况下,美国就必然想到扶持通用、福特等众多好手与中国一决高下。
然而这只是特朗普的良好愿望罢了。须知,通用在电动化方向推进十分缓慢。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美国车企不仅缺乏强有力的中央财政兜底,而且缺人,缺技术,在很小的试错空间内艰难前行。结果与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让美国车企初步丧失国际竞争力。
![]()
其次,中国技术迭代速度不会受美国的“遏华”政策影响。
10年前即新能源汽车兴起之初,中国市场遍布大大小小上千家车企;十年之后,车企只剩下了数十家。随着行业整合加快,技术和资金向头部企业靠拢,估计在接下来的10年,中国就只能存活3到—5家企业。反观美国,除了特斯拉处于“当打之年”,其余的车企要么垂垂老矣,要么干脆躺平,等着政府救市。
可以想到,待中国实现新能源汽车全面渗透,对于燃油车的需求将会变得微不足道。这种通过主动变革,用迭代技术推进生产力大幅提升的方式,让中国车企具备了傲视世界的能力,而这是美国等竞争对手可望而不可即的,它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车企一骑绝尘。
![]()
重要的一点:“去中国化”是个伪命题,美国政府将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就足以重创美国工业产业链,如果干脆断了供应,美国方面不得短时间陷入“瘫痪”。通用汽车等美国标杆企业,但凡想到和中国“脱钩断链”的后果,就应想办法和中国加深合作,在合作中寻找突破的机会,而非在自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忙不迭的将中国“推出去”。
![]()
很可惜,美国缺乏“包容乃大”的情怀,常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荒唐事。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能够将对手拿捏,实不过陷入“自我胜利”的梦境罢了。因为真正有能力有潜质的人,往往虚怀若谷,做事非常低调,不会拿自己的长处或者短处到处给人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