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建设是科协事业发展的基石与命脉。近年来,桐庐县科协始终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工作导向,以深化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为核心引擎,全面激发乡镇(街道)科协组织的内生动力与创造活力,推动基层科协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效。
建强基层队伍,激活干事履职“源动力”
基层科协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人”。桐庐县科协从优化结构与提升能力两端同时发力,打造了一支既有朝气活力,又懂融合创新的基层科协铁军。
![]()
推动结构年轻化。2024年全县乡镇(街道)科协换届,一批思维活跃、充满干劲的“85后”“90后”年轻骨干加入科协工作队伍,为基层科普注入了青春动能。为将这股新生力量转化为专业力量,桐庐县科协系统性举办专题培训班,特邀业界专家围绕“新科普”理念与“AI赋能”实践进行前沿授课,更组织骨干队伍远赴合肥市,实地考察“科大硅谷”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地标,通过“理论充电”与“实践开眼”,系统性地提升了他们的业务素养与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从“事务员”到“科普人”的深刻转变。
创新兼职履职模式。桐庐县针对基层科协干部“身兼数职”的客观情况,推动科协职能与其他职务职能深度融合,促进了资源联通、工作联动。一个生动的案例是,城南街道科协秘书长同时负责街道平安工作,他创造性地将科普宣传融入反诈反邪、平安巡查中,向居民宣讲反诈知识时同步普及数字安全常识,在排查安全隐患时传播应急科学知识,实现了“1+1>2”的服务效果。
上下协同发力,凝聚创新发展“向心力”
桐庐县科协深刻理解“上下同欲者胜”的道理,构建了“基层点单、科协派单、专家接单”的精准服务机制,形成了县乡两级科协组织同频共振、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
推动资源精准下沉。乡镇科协充分发挥其“前沿哨所”和“神经末梢”的作用,深入一线摸排基层技术需求,精准牵线搭桥。县科协则依托资源优势,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全年累计组织专家下乡开展技术指导数十次,将科技服务直接送达田间地头与生产车间。例如,针对草莓产业升级需求,县科协组织本地莓农前往杭州市农科院草莓育种基地观摩学习,并成功引进推广优新品种“脆玉”,直接助力莓农实现增产增收。此外,县乡两级科协联动,2024年成功助推3名本土人才获评省级农民高级技师职称,极大地激发了乡村人才的科学热情。
推动“三站”延伸覆盖。乡镇科协积极充当“三站”建设布局的“排头兵”和“连接器”,全力推动高端智力资源向基层一线延伸。培育建成省重点支持院士站3家,省级博士创新站2家,市级专家、博士站45家。更建成“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1家,实现了国家级平台的突破。在基层科协的推荐下,“稻鳖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成功入选中国科协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织密科普网络,提升服务群众“影响力”
桐庐县科协以构建全域覆盖、便民高效的科普服务体系为目标,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富春山水间营造出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
科普阵地持续拓展。配合县科协的整体规划,各乡镇(街道)科协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功能多元的村级科普服务站、科普长廊和田间科普示范点。各地结合产业特色,打造了如妙笔小镇科普馆、食用菌科普基地等一批“叫得响、有内涵”的特色科普阵地。2024年,这些遍布乡镇的科普阵地累计接待群众超4万人次,成为了基层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主阵地”。
![]()
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在2025年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乡镇(街道)科协展现出极高的组织热情与行动力,围绕主题,在校园、村社、企业等各类单位策划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600余场。科学家精神宣讲、AI体验互动、农业科技实操等活动的开展,让科学变得可触可感,让科普热潮在桐庐的绿水青山间落地生根,最终惠及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桐庐县科协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好基层科协的磅礴力量,进一步在优化队伍结构、完善赋能机制、激发组织活力上深耕细作,持续推动组织体系向下扎根、服务能力向上攀升,让乡镇基层科协在服务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壮阔事业中,书写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篇章。
来源:桐庐县科协
责编:叶 扬
美编:郑娜莉
一审:何百岳
二审:方佳佳
三审:王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