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中国人为啥不吃猫肉?
猫在当代中国已经成了不少家庭里的“喵主子”,不仅吃得好、睡得香,还能享受专属的玩具、医疗和社交空间。
可你有没有想过,猫毕竟是动物,为什么在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中,猫肉从来没有真正进入主流?真的是因为不好吃吗?难道古人没有尝试过吃猫肉?
![]()
古人尝试过
猫和中国人的缘分并不是近代才开始的,早在五千多年前,山东临淄的新石器遗址中就发现了类似家猫的下颌骨。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和猫在同一片屋檐下生活,几千年下来,猫从来都不是舶来品,它们早就是中国土地上的“原住民”。
![]()
在《诗经》《礼记》等古籍里,猫的名字屡次出现,西周时《大雅·韩奕》中就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句子。
到西汉,《郊特牲》更是明确写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这些记载表明,古人早就发现猫能捕鼠,并且在农业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在古代粮食资源并不丰富,那古人有没有动过“吃猫”的心思?
![]()
其实也有人吃过,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写到猫肉,他说猫肉“味酸”“肉质柴”,而且“肉不佳,亦不入食品”,虽然勉强可以入药,但几乎没人拿猫当食材。
所以这并不是因为古人不敢尝试,而是试过之后觉得没必要、也不好吃。
![]()
更何况,猫的生活习性也让人望而却步,猫喜欢捕食老鼠、鸟类,经常接触垃圾和病菌,身上容易携带寄生虫。
古人虽然没现代医学,但经验告诉他们,“吃猫容易得病”,哪怕高温烹煮,心理上也难以接受。
猫肉不但不好吃,还可能让人生病,这就足够劝退大多数人了。
![]()
可问题又来了,古代中国人吃的东西多到超乎想象,从蝎子到蛇,从猴脑到蝉蛹都有人尝试,这些东西同样容易得病。
那为什么偏偏对猫敬而远之?背后的真相,还真不是吃猫容易得病这么简单。
![]()
猫曾经是“神”
猫在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很特殊的身份,它既神秘,又充满灵性,在先秦时期,民间就有猫神祭祀的习俗,人们相信猫能通灵,能感知阴阳,甚至能引魂,这层神性让人既敬又怕。
隋朝末年,《朝野佥载》记载了“猫鬼起事”的传说,说猫可以被巫师用作“通灵工具”,甚至能引发鬼魂作乱。
![]()
这种说法传得越来越广,到了唐朝,猫的身份更加神秘化,那时的宫廷里,武则天因萧淑妃临终时诅咒要做猫咬她而心生恐惧,干脆下令宫中不得私养猫,民间一听,自然更加觉得猫有“异能”。
还有一种说法更让人不寒而栗,古人相信,猫跳过尸体,尸体可能诈尸复活,这种传说在清代民间广泛流传,虽然现代人知道这和尸体电磁反应、气味引诱有关,但在没有科学解释的古代,人们宁可信其有。
![]()
与此同时,佛教进入中国也加强了猫的特殊地位,佛教中有护法神兽的说法,猫恰好符合“灵、静、通”的特质,被认为是寺庙的守护者,猫能镇邪、驱魇,已不仅仅是普通的宠物,而是文化意义上的“灵兽”。
这种神秘、通灵的文化背景,让人对猫产生一种敬畏感,你可以让它抓老鼠,可以供奉它,但不宜吃它,吃猫不仅是身体上的冒险,更像是触碰了禁忌。
![]()
到了清朝,猫的文化形象已经非常完整,《猫苑》这本书专门记录了猫的品种、习性、与人类的感情连接。
猫妖、猫仙、猫魂等故事也在小说、戏曲中大量出现,猫成了集神性、灵性、情感于一体的复杂存在。
![]()
如果说狗是忠诚的象征,那猫就是神秘的代名词,那吃狗是野味,吃猫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亵渎神灵”。
那么,猫在现代又是怎么慢慢融入人类家庭,成为“喵主子”的?
![]()
情感大于口腹
说猫是宠物,其实已经不够贴切了,至少在中国,猫更像一种“家庭成员”,甚至是主子,宋朝时期,这种趋势就已经出现了,富贵人家的宅院里,猫不再只是抓老鼠的工具,而是被细心照料的宠物。
陆游在诗中写道“裹盐迎得小狸奴”,把猫称作“狸奴”,意思是家里的宝贝,当时的文人墨客,几乎每人家中都有猫。
![]()
猫的形象也频繁出现在绘画中,比如《富贵花狸图》《蜀葵戏猫图》,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猫开始被赋予情绪和性格,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到了明代,皇帝朱厚熜更是把爱猫之情发挥到极致,给猫封官阶,还为猫造金棺厚葬,连太监们都知道,想升官必须投其所好,先讨好皇帝的猫,猫的地位已经高到可以“影响政治”的程度。
![]()
进入现代,猫的“宠物化”进一步加深,与狗相比,猫性格独立,不吵不闹,适合城市生活,很多独居青年、老年人都选择养猫来陪伴,猫成了情感寄托,甚至有人把猫的生日、情绪、饮食都当成头等大事。
现在吃猫肉不仅被认为不健康、不美味,还会被视作“没有人性”,杀猫吃肉,在很多人眼里,就像是在伤害家人。
![]()
虽然在广东、越南等地,少数族群有食用猫的传统,比如著名的“龙虎斗”中就会加入猫肉。
但这些都属于地方习俗,并不代表主流,即使在这些地区,吃猫的人也越来越少,很多餐馆已经悄悄摘掉了猫肉菜品。
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对动物保护的意识正在快速提高,很多城市已经立法禁止虐待宠物,猫狗作为“伴侣动物”,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法律保护。
![]()
在这种趋势下,吃猫就更不可能进入合法或主流餐桌。
![]()
结语
猫肉之所以“注定”不会走进中国人的餐桌,不是因为没人尝试,也不是根本吃不得,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文化、情感三重演变后,猫已经不只是动物,更是中国人心中的“灵物”和“亲人”。
吃与不吃,其实就藏着中国人对生命、文化与情感的深层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