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重庆。
一场会议高调官宣:世界贸易格局将正式进入“重庆时间”。
11月12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重庆召开。
![]()
图源重庆发布
从2020年开始,这个决定中国西部省市南向出海通道的建设发展规划的重大会议,已经连续在重庆举办了五次。
会场之内,一份名为《陆海新通道合作机会清单》的文件正式发布,悄然揭开中国内陆格局的一次战略重构。
会场之外,一节节装载汽车整车的班列正从重庆向南疾驰,奔向新加坡、雅加达、河内……
这份“机会清单”标志着中国的内陆城市正在从“被动参与全球化”转变为“主动重塑全球贸易链”。
而重庆也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出海时代”,成为这场变局的最大受益者。
02
过去三百年,主导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是“海权”。
谁掌握了港口、航线和海峡,谁就主导了世界贸易的节奏。
但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地缘政治的碎片化、供应链的去中心化、东盟的崛起、以及“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在全球贸易的格局中“海权”的主导地位正受到来自“陆权”的越来越大的挑战。
![]()
图源网络
数据揭示了这一趋势:
千禧年之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一直都是美国;
但在2004年,中国对欧盟的贸易总额首次超越了美国,这一趋势持续了19年;
而到了2020年,东盟正式取代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一地位到如今已持续了5年。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近9.3%。
很明显,在中国贸易格局中,“海权”的主导优势正在逐渐让渡给“陆权”。
这意味着,中国外贸的地理重心正从太平洋西岸转向东南亚与印度洋腹地。
而这正是“陆海新通道”所辐射的战略走廊。
世界贸易的未来,不再只属于港口城市;更属于能连接海洋与大陆的“通道枢纽城市”。
03
这次的会议规格相当高。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以及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中国物流集团、中国数联物流信息公司等央企高层,通道沿线省区市代表、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股东代表和区域公司负责人悉数出席。
而会议发布的《陆海新通道合作机会清单》不仅涵盖了交通物流,更延伸至汽车出海、装备制造、数字贸易、氢能走廊等产业领域。
这标志着一个关键转折:
重庆从陆海新通道的参与者,升级成为通道的统筹者、产业的策源地、规则的制定者。
而这样的国家战略属性,是由重庆独特的地理优势所决定的。
放眼西部,全中国只有重庆同时拥有三条出海大动脉:
陆海新通道——向南经广西钦州港通达东盟和印度洋;
长江黄金水道——向东连接上海,融入全球航运体系;
中欧班列(渝新欧)——向西直达德国杜伊斯堡,打通欧亚大陆桥。
![]()
西部陆海新通道地理位置示意图(图源网络)
这三条通道在重庆交汇,使之成为全国唯一“江、陆、铁、海”多式联运的超级枢纽。
在西部地区,重庆既能“南下出海”,又能“东联沿海”,更能“西进欧洲”——这就是它在国家开放版图中无可取代的地位,也是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04
通道只能决定流量,而产业却能决定“留量”。
重庆并非仅靠地理位置“吃红利”,而是用产业体系筑牢开放格局的“地基”。
目前,重庆正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体系”,正在从一个“制造重镇”跃升为“产业生态枢纽”。
以汽车产业为例,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54万辆,创近七年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95.3万辆,同比增长905%,整车生产规模跻身全国前三。
![]()
图源新华社
2024年,重庆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和货值同比均增长了30%左右。
现在借助陆海新通道,“渝车出海”正成为现实:
重庆整车可通过果园港—钦州港—东盟航线直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运输成本下降约30%,时间缩短约40%。
这不仅提升了重庆的外贸竞争力,也让“重庆智造”更快速地嵌入RCEP供应链体系。
11月6号正式官宣的“新两江新区”,更是会将“陆海新通道+重庆智造”的组合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前的两江新区已集聚了上汽红岩、赛力斯、小康、长安等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汽车和电子信息集群。
同时,它正通过“数字陆海新通道”项目,实现港口、海关、物流、金融数据的实时互联,打造全国最智能的内陆口岸。
目前,重庆的外贸结算、跨境电商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有超过70%在两江新区完成。
“新两江”官宣、赛力斯赴港上市、发布《陆海新通道合作机会清单》这几件重磅事件,全都集中在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这绝不会是巧合。
而是重庆正在下一盘大棋。
05
陆海新通道让重庆不再是“内陆末端”,而成为全球贸易网络的交汇点。
也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再分工的关键支点。
如今,重庆同时拥有“三通道汇流+33618产业体系+两江新区创新引擎”的独特组合。在西部,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复制这种战略叠加效应。
当全球产业链加速“区域化”、东盟经济体迅速崛起、RCEP红利持续释放,重庆面临的,不只是交通红利,更是国家级的战略跃迁机遇:
向南,链接东盟市场,打造内陆版“深圳”;
向西,连接中亚和欧洲,成为“一带一路”的贸易枢纽;
向东,融入长江经济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
未来十年,当世界重新定义“出海口”时,人们也许会发现:
真正通向世界的,不一定是海港,也可能是一座内陆之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