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在南海的动静一直没消停过。
2025年10月26日下午,尼米兹号航母编队在南海巡航,一架MH-60R反潜直升机先出问题,2点45分左右从甲板起飞没多久就掉海里去了。
紧接着,不到半小时,一架F/A-18F战斗机也跟着栽了下去。位置在海南岛东南边,大概900公里开外,那片海域水深复杂,航道繁忙。
![]()
美国太平洋舰队很快就发话,说五名飞行员全被救起来了,没人挂彩,事故看起来是独立的,原因还在查。
表面上,这像是一场意外,机械故障或者操作失误,中国军事专家杜文龙在媒体上直接挑明,这事没那么简单,美军可能在借机搞水下测绘,目标就是南海的海底地图。
杜文龙说,美国在南海这么干,不是头一回了,得看背后的算盘。
![]()
南海对美国来说,是印太战略的核心地带,他们的核潜艇想在这里自由穿梭,就得有详细的海底数据。要不然,潜艇容易碰上麻烦。
回想2021年10月2日,美国“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了海底山体,艇身大损,十几个水手受伤。那次事故直接暴露了美军水下情报的短板,手里的地图太粗糙,用不上。
从那以后,美国就开始各种办法补课,这次尼米兹号的坠机,杜文龙觉得就是老套路翻新。先制造点动静吸引注意力,然后派船过去“救援”,顺便扫荡海底数据。
![]()
“尼米兹号”是美国现役航母里最老的一艘,服役50多年了,2025财年海军已经报了12起大事故,维护压力不小。
坠机的两架飞机,一架是反潜直升机,专干探测水下目标的活,带声纳和传感器,能测水温、盐度、海流,这些东西对潜艇导航超级实用。
另一架是战斗机,常挂电子设备,收集信号和地形情报。两架飞机同一天同一个区域出事,巧合得有点过分了。
![]()
救援后,美军马上封了周边海域,不让其他船靠近,还调来了海洋调查船。这些船上装的不是纯救援工具,而是侧扫声纳和多波束测深仪,能把海底地貌描得一清二楚。
杜文龙分析,这不就是借着回收残骸的名义,多待几天,绘地图吗。
南海的水下环境,有山脊、深渊、峡谷、洋流。如果没有精确地图,潜艇行动跟盲人摸象差不多,随时可能出大事。
![]()
美国为什么这么上心?因为南海是他们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要道,在印太布局里,控制这的水下通道,就能占上风。尤其是核潜艇,要是冲突起来,水下优势决定输赢。
杜文龙直言,美军这招是冷战时期的“遮掩术”,用大张旗鼓的行动盖住真意图。一石多鸟,既拿回飞机残骸,又采集数据,还不至于闹太大。
中国外交部很快就回应,说注意到了,如果需要援助,可以帮忙。这话听着客气,其实挺有讲究的,美军接不接都得掂量。要是接,中国船就能靠近盯着;不接,就等于自己露马脚。
![]()
杜文龙提醒,别掉以轻心,美国在南海的活动越来越密,航母编队来回转,名义上是“自由航行”,实际在试探底线。
坠机后,他们的调查船停留时间长,扫描范围广,这不就是在完善水下地图吗?南海海底比表面复杂多了,那些隐藏的山脉和洋流,直接影响军事部署。
美国通报坚持是技术问题。有媒体报道,特朗普在10月27日评论,说可能是燃料问题,调查很快出结果。
![]()
海军数据也显示,“尼米兹号”作为老舰,保养负担重,引擎和系统故障率高。
美军知道,南海情报对他们战略太关键了,尤其是面对中国在岛礁上的设施和监测系统。他们得想办法补齐短板,这次坠机就是个机会。
![]()
中国在南海的积累可不弱,早就有自己的水文和地形数据,雷达覆盖广,能实时跟踪美军动态。杜文龙的警告其实是在提醒大家,美国这套路虽老,但不能大意。
事件后,没升级成冲突,双方都保持克制。但这事暴露了美军设备的隐患,也让他们的战略意图更明显。美国在南海的频次高,目的不言自明。
![]()
参考资料:
1、特朗普回应“南海坠机”原因:不是蓄意破坏,可能就是燃料不好;2025财年美海军已报告12起A级事故 鲁中晨报 2025-10-28
2、美国坠机航母将退役 长安街知事 2025-10-2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