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舰航母甲板上的电磁弹射装置将歼-35隐形战机推向天际时,这场持续二十年的技术逆袭终于迎来了最具象征意义的注脚。
而这场颠覆海战规则的革命,始于一位被官媒称为“国宝”、被军迷唤作“万磁王”的天才——马伟明少将。如今,其研发的直流综合电力系统,正悄然改写全球海军技术格局。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中美在电磁弹射领域的竞争,本质是技术路线的生死博弈。
当美国在福特号航母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交流电电磁弹射系统(图1),却连年受困于无法稳定弹射F-35C时,中国选择了更具前瞻性的直流电技术路径。
这个被马伟明形容为“走在最前沿”的决策,源于他二十年深耕直流电船舶动力的技术自信。
在福建舰之前,蒸汽弹射曾是更稳妥的选择——这项成熟技术装备着美国多数现役航母。但马伟明团队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理论提出到工程验证的跨越,使中国成为首个实现隐形战机电磁弹射的国家。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马伟明对海军动力体系的彻底重构。他开发的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将美英等国仍在苦战的交流电系统甩在身后。
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英国45型驱逐舰的频繁故障,印证了传统技术路线的瓶颈。
(图2)
![]()
而中国直流系统不仅解决了电磁兼容难题,更实现了能源分配的革命——轨道炮(图2)、线圈炮、激光武器这些需要瞬时巨大电能的高能装备,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搭载平台。
2018年舰载轨道炮测试与2023年超级线圈炮实验,标志着中国在电磁武器领域已建立起完整技术谱系。
马伟明的创新哲学充满实用主义色彩。
从修复潜艇发电机缺陷的“澡堂实验室”,到攻克无轴泵推技术,他始终坚持“用五千美元解决百万美元问题”的研发理念。
这种以小博大的智慧,在电磁弹射研发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西方陷入交流电系统的复杂纠错时,中国凭借直流电的简洁高效实现了弯道超车。
福建舰成功弹射歼-35、J-15T、KJ-600全系列舰载机,以及076型两栖攻击舰规划搭载电磁弹射的进展,预示着中国正在打造全球独有的电磁发射体系。
(图3)
![]()
这场技术革命的深层意义,在于实现了从化学能到电磁能的武器能源范式转移。马伟明团队不仅解决了当下航母起降难题,更构建了面向未来的舰艇能源架构。
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带来的不仅是稳定性与降噪优势,更是整舰作战效能的几何级提升——电磁弹射使舰载机出动频率提高30%,高能武器则赋予舰艇前所未有的打击能力。当西方海军还在为交流电系统的电磁干扰头疼时,中国军舰已开始集成需要兆瓦级瞬时供电的激光武器。
需要注意,福建舰(图3)的电磁弹射成功,只是中国海军技术创新的冰山一角。
随着直流电综合电力系统在更多舰艇上应用,以及电磁发射技术向无人机航母、高能武器领域扩展,中国正在塑造新一代海战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