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打完一场仗,年轻小伙子几乎被打光了,放眼望去,城市里、村庄里,全是女人、老人和孩子。
这就是二战结束后苏联面临的真实绝境。
![]()
战争到底有多残酷?
数据不说谎。
二战让苏联失去了2700万人,占了当时总人口的七分之一。
更恐怖的是性别比例。
![]()
战后统计,全国男女比例达到了1000比1147,听着好像还行?
但这可是把男婴、老头、伤残士兵全算进去了。
真正到了婚育年龄的青壮年男性,那才叫一个稀缺。
给个更具体的概念:
1923年出生的那批苏联小伙子,到战争结束时,十个人里有八个回不来了。
![]()
在当时的一些农村,几十个姑娘才能摊上一个男人,这日子怎么过?
劳动力也全是女性顶上,工厂里是“娘子军”,矿井下是女矿工,农田里更是如此。
一个集体农庄的劳动队,30个人里27个是女的,剩下3个男的,一个老头,一个残疾人,一个半大孩子。
![]()
这种局面,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致命的。
没人,就没法搞生产,没法搞建设,更没法谈未来。
苏联高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不想办法,国家就要“断代”了。
于是,两个堪称“妙招”甚至有点“狠”的政策出台了,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双管齐下,硬是把人口给拉了回来。
![]()
当生孩子成为爱国最高形式
第一个大招,是冲着自己人来的。
苏联政府明白,光靠剩下的这点男人,得让他们发挥最大效用,更得让女人们拼命生。
怎么鼓励?来点实际的。
![]()
1944年,仗还没打完,苏联就设立了一个光芒万丈的荣誉——“英雄母亲”勋章。
这名字一听就霸气。
勋章用23K纯金打造,闪闪发光,专门授予那些生育或抚养了10个及以上孩子的母亲。
这可不是一个空头衔,含金量极高。
![]()
见到“英雄母亲”,哪怕是战功赫赫的将军,都得立正敬礼。
勋章要佩戴在左胸,位置高于其他所有勋章,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除外,还有实打实的福利,每月发钱,优先分房,坐公交免费,去商店买东西打折。
这个政策有个特别有人情味儿的细节:收养的战争孤儿也算数,在战场上牺牲的儿子也算数。
这一下子就戳中了无数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心。
![]()
第一枚“英雄母亲”勋章颁给了一位叫安娜·阿列克塞希娜的农妇。
她生了12个孩子,8个儿子上了战场,4个没回来。
在克里姆林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亲自给她倒茶,这是何等的尊重!
更震撼的是另一位母亲,叶皮斯季妮娅·斯捷潘诺娃。
她9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最小的牺牲时才19岁。
![]()
当她接过勋章时,平静地说:“孩子们为祖国牺牲,我很骄傲。”
后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亲自给她写信,称她为“所有战士的母亲”。
她去世后,享受的是全套军人葬礼。
一时间,生孩子成了最光荣、最爱国的行为。
![]()
到1991年苏联解体,总共有43万女性获得了“英雄母亲”称号,加上其他级别的“光荣母亲奖章”,总数超过400万。
苏联人口也从1939年的1.7亿,暴涨到1989年的2.86亿。
有意思的是,这个消失了30多年的称号,在2022年被俄罗斯总统普京又给恢复了,奖金直接拉到100万卢布(约合11万人民币)。
![]()
看来,人口问题,真的是一个国家长久的痛。
历史的药方,在新的时代又被翻了出来。
昔日敌人变“女婿”
如果说“英雄母亲”是内部挖潜,那第二个妙招就更显出现实主义的冷酷了,那就是“引狼入室”——允许本国女性和外国战俘通婚。
![]()
二战结束后,苏联手里有大批的战俘,其中,有约60万来自日本关东军的青壮年。
这批人被押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修铁路、开矿、建工厂,成了一支现成的劳动力大军。
一开始,苏联纪律非常严,严禁本国女性与战俘有任何瓜葛,发现一个处理一个。
![]()
但你想想,一边是成千上万正值青春、见不到男人的苏联姑娘,一边是几十万身强力壮、同样孤独的日本青年,长年累月待在一起,不出点事才怪。
地下恋情屡禁不止。
苏联高层看在眼里,也开始盘算。
![]()
德国战俘是绝对不行的,那是打到自己家门口的血海深仇,必须全部遣返。
但日本不一样,二战时日本主力没直接进攻苏联本土。
于是,针对日本人,政策悄悄松了个口子。
1948年,苏联官方正式发文,承认了苏联女性与日本战俘的婚姻。
这一下,相当于给这些跨国恋情开了绿灯。
![]()
据后来的估算,这些婚姻为苏联带来了大约15万新生儿。
每一个婴儿,在当时都是比黄金还珍贵的财富。
当然,想留在苏联当“上门女婿”也没那么容易。
日本战俘得提交申请,经过层层严格审查,证明自己愿意“为苏联的利益效力”,才能拿到那张宝贵的“入籍券”。
![]()
许多仅仅因为爱情而申请的人,都被无情地拒绝并遣返了。
有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戏剧,讲了一个叫季娜伊达的苏联女人和日本战俘“伊万”的故事。
他们相爱并生下了一个女儿,但当“伊万”兴冲冲去申请入籍时,却被直接塞上遣返的火车。
季娜伊达苦苦等待,最后得到的答复是:这些申请入籍的日本人,被日本那边视为“叛徒”,在回国的船上被处理掉了。
![]()
这个故事的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也揭示了这项政策冰冷的另一面:国家利益面前,个体的爱情和命运是何其渺小。
它不是温情脉脉的跨国联姻,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国家生存计算。
苏联用这种方式,把昔日的敌人,变成了解决本国人口危机的“资源”。
![]()
这两大“妙招”,加上一度严格限制堕胎的法令,形成了一套强有力的系统化措施。
它们确实在最短时间内,缓解了苏联劳动力断层、人口崩溃的危机,帮助这个国家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
![]()
但代价也是巨大的,无数个体的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留下了说不尽的悲欢离合。
参考资料:
1944年,苏联为“英雄母亲”颁奖,首枚勋章颁给了她
2022-08-24 12:02·海外网
二战日侨秘史——棋子与弃民
2009年02月19日 16:21 中新网-华文报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