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紫竹
编辑/张成
年轻人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少了。对于周期长、风险高的电影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票房压力之下,用已经成名的导演、编剧、演员,显然是更加稳妥的选择,行业留给年轻人的表达空间非常有限。
跑影展、找创投……想要争取一个讲故事的机会,等待是当下许多年轻导演的常态。
正如90后导演陈小雨所言:“就像下棋,年轻导演经常走几步就被卡住,对方不出招,就只能一直在等,棋艺根本精进不了。”
僵局之下,新的叙事格局也在悄然重塑。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创作者群体的壮大,大众接受故事和讲故事的方式正在多元化。AI技术的快速更迭,也为影像制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当青年导演和AI 相遇,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即梦AI联合抖音、抖音精选发起的——“青年导演合作计划”给出了答案。
![]()

AI短片登上大银幕
提到 AI 视频,也许有人会说“没有灵魂”。
但 90 后导演陈小雨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AI 视频不是自主生成的产物,因为剧本是人写的,每一个画面都是人在把控。”
他坚信,导演的核心价值在于为角色赋予扎实的灵魂,让人物贴近现实、情感落地,只有这样的影片才能打动人心。即使是 AI 创作影片,也需要尽全力为角色注入生命力,让故事有血有肉。
11月9日,享誉中外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迎来了7部基于AI创作的短片。
近一千名观众观看这次首映。历时两个多月,7 位青年导演以即梦AI 为创作工具,交出了7 部风格迥异、质感上乘的作品。
小文和晓丹团队导演的《老妈的心愿》在不经意间戳中人心的最深处,看哭了许多人。
影片表面讲老妈华姐为给姥姥姥爷买墓地闹出的一连串啼笑皆非的趣事,内里却藏着三代人对生死和亲子关系的不同态度。
![]()
片中有句词是“看见妈妈就不怕了”,一句话串起三代人的情感锁链。而结尾华姐对小文的那句“等我死了,你别折腾,妈不想你操心”,展现了中国家庭中,上一代父母对子女含蓄的爱与心疼,真实得令人眼圈泛红。
这段故事,是导演小文的亲身经历。一年多前,她用AI“复活”了去世的姥姥姥爷,当母亲华姐看到手机屏幕上父母重新笑起来的那一刻,当场泪崩。
试映现场,连那些早已见惯了各种煽情桥段的同行导演,都没扛住,一个个红了眼眶。这一刻你突然明白:AI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工具,一旦注入真诚的创作灵魂,它照样能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胤超导演的《河水东流又往西》则更加生猛。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AI的视觉潜力,他直接从《山海经》里拽出“烛龙神”,开眼为昼、闭眼为夜,奇幻设定完美呼应时代翻滚的主题,也让故事的表达更有张力。
![]()
〓《河水东流又往西》短片截图
技术为表达开路,AI和这些青年导演一起,玩出了影像新高度。

技术更迭AI成为靠谱“伙伴”
AI 不是“万能神”,但它可以是你的靠谱帮手。影视飓风余子豪认为,实现AI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一步,是把它当成“好用的同事”。
余子豪之前是学美术出身的,非常擅长描述细节,因此,他与AI沟通完全不用费口舌。比如,之前他和美术沟通“要一个90年代妈妈的房间”需要反复勾兑细节,因为每个人对“妈妈的房间”理解都不一样,现在只需要把提示词输进即梦,AI甚至比美术还懂画面感,会自动放很多90年代的物品进去。
他还激动地提到,AI的修改功能也比人力强很多。之前改个道具动不动就要一周,现在把图丢给即梦4.0,一天之内就能改完,“这个功能真的救大命”。
AI在细节处理上或许仍有短板,但善于扬长避短的导演们,已经结合自身创作经验,摸索出了新的使用秘诀。曾赠导演认为AI的使用核心是 “做减法”。她表示,AI目前就像个小孩,不太受控,但有时候会冒出特别多灵光乍现甚至堪称天才的想法,只是这需要耐心等待,不能以“爹味”的姿态去教它。
![]()
〓《大梦》短片截图
比如在设计人物移动的指令时,《大梦》团队用的都是最简单直接的表述,比如“从画面左侧出画”、“看向画面右侧”、“一直看向镜头”等。测试阶段有一条镜头让曾赠觉得 “活人感”最强,“画面里的女生有非常自然的眼神眨动”,但团队当初给出的指令,其实只有 “面无表情” 四个字。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用AI创作完整短片。几个月前,她对AI的认识还是一个娱乐为主的工具,直到看到即梦AI发来的几个样片,曾赠表示,“当时就觉得,天上一日,人间十年,这个东西已经是我认不出来的了”。
面对当下 AI 影像袭来的趋势,她也在影片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短片最开始,小女孩说了一句“还不是时候”,到结尾的时候,年迈的画家感慨到“终究还是来了”。“这其实是一个创作上的巧合,但等我发觉的时候,我感觉它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解读,这恰恰也是当下AI影像袭来大家的问题,以及我自己的答案。”曾赠说。
![]()
〓《大梦》短片截图
这些创作心得与高质感作品的背后,藏着的是青年导演们打破固有认知、突破自我的勇气。
在“青年导演合作计划”邀约时,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接受全部用AI创作。蓝天最初便明确拒绝了项目组,他当时觉得AI与自己接受的传统电影教育相悖,对这项新技术充满戒备。
他觉得,在电脑前借助 AI 完成的创作,似乎算不上真正的电影。
![]()
〓《畲战》短片截图
他决定加入“青年导演合作计划”的因素,是被AI生成的图片的效果“吓到了”。据蓝天导演回忆:“当时用即梦试生了几张图,效果特别惊艳,保留了中国画的意境和笔触,那一刻真的有点被吓到。”
同样被AI震撼到的还有祝新,他表示,即梦技术迭代后有被冲击到,“我花很多努力没解决的问题,AI迭代后很快就解决了”。
![]()
〓《东方既白》短片截图
这些青年导演的转变,不仅源于AI 超出预期的创作实力,更在于它精准击中了青年导演在创作路上的核心困境。
首先是在影视寒冬的当下,青年导演融资难上加难。据拓普数据此前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影片供给端收缩明显,1-5月影片备案数量为1041部,相比2024年同期的1325部减少284部,市场整体对项目的筛选更趋严苛。对缺乏成名作品、行业资源有限的青年导演而言,这意味着融资门槛进一步抬高。
以陈小雨的首作《乘船而去》为例,当时他拍这部片子花了190万,但这笔钱没有一分是行业里的投资人给的,全靠亲友支持与个人筹措才勉强凑齐,而这部历经艰难的片子,在2024 年荣获金鸡奖,用实力印证了各位“外行投资人”的眼光。
其次,青年导演没资源没背景“话语权”很低。即便幸运拉到投资,他们也常因缺乏行业资源和资历背书,被迫将大量精力耗费在非创作环节 —— 组局搭建团队、协调各部门档期的时间,往往比打磨剧本、构思镜头的创作时间还要长。
![]()
〓《珍贵的脏》短片截图
陈小雨更是直言,此次通过AI创作的短片——《珍贵的脏》,是他参与程度最高的作品。“以前的片子里,我对作品直接影响的占比能到40%就很高了,但这部片子里,我觉得能到70%-80%”。

AI帮他们夺回创作主动权
这些青年导演对 AI 的接纳,并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或技术跟风。与AI合作,是青年导演颠覆传统创作逻辑的一次重大探索。AI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灵感不必再等待时机。
从编剧转型为导演的小文,曾因行业规则、投资方诉求的束缚,改了一稿又一稿,但最后的结果往往还是推不下去。
用AI创作后,小文做编剧时憋的“那口气”,终于顺过来了。“以前他们说我不懂编剧、不懂角色,但他们全程不问我作为作者想表达什么。《权利童话》火了之后,我们证明了不被干预,也能拍出爆款。”
![]()
〓《权利童话》截图
胤超也曾把《河水东流又往西》的剧本拿给过一些影视公司看,虽然大家对剧本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但一衡量投入产出比,投资方还是“没法下决心。”
原因是,《河水东流又往西》的故事很短,即使没有烛龙的特效,只是去深山和城市拍,制作成本也很高。胤超表示:“如果是传统实拍,不管是去几个城市找景,拍摄需要的各种器材、人员,没有上百人也得几十人,再加上后期特效,最终的投入和制作方式肯定不一样。”
![]()
〓《河水东流又往西》短片截图
而有了AI的加入,同样的剧本“就变成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了”。这支19分钟的影片,从前期的剧本到出图再到生成视频制作以及初剪,都是胤超一个人完成的,这在传统电影产业里是不可能的。
马可·波罗与忽必烈的故事是祝新五六年前的构想,但高成本的历史题材,加上故事又涉及很多外国人角色,找不到合适的中国年轻明星来演。一直相信电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祝新,在当下的创作语境里,一度觉得《东方既白》甚至要等到他五六十岁才能拍上。
“但那时候也许我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和直觉变了,”祝新直言,“有时候在艺术创作里,锐气和一些突出的直觉是要及时保留的。”带着对 AI 技术的好奇,也为了不让马可·波罗的故事错失最佳呈现时机,他接受了即梦的邀约。
甚至几位导演还以AI为媒,组成了新影像的“探险队”,把做不出来的片段,先让AI生成视频,然后从中间抽一帧,一点点地拼凑出接近自己想要的效果。对于这种新奇的创作模式,胤超导演更是深有感触地表示:“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是探险队的,在新的影像未知世界的边界探索,一起研究这条路到底在哪。”
而这份探索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王红卫,也在首映当天被 7 部短片的多元风格 “惊喜到”。这七部作品涵盖亲情、奇幻、历史、悬疑等多种题材,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上大胆尝试,进一步挖掘了AI在叙事表达与影像美学上的更多可能。他直言:“当下的电影行业,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多样化、有丰富可能性的作品。”
![]()
同时,王红卫也鼓励 AI 短片走进专业电影院,去更深入地探索 AI 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实际应用价值。他认为影院的观影体验至关重要,如果AI短片只停留在大家刷手机消遣娱乐的层面,那可能只是对行业构成一次侧翼冲击,无法让行业重视AI技术的价值,真正为电影产业赋能。此外,王红卫还在首映现场建议,希望这些作品在线上上线之后,能有机会走进北京以及更多城市的影院,甚至是一些影视专业的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AI 的加入,不仅打破了青年导演创作的技术壁垒,也拉近了他们和观众的距离。
正如蓝天导演所说:“导演不再是神秘工种,小众题材也能快速落地,让创作者和同频观众的连接更紧密。”这让导演不再是大众固有认知下,遥不可及的幕后角色。因此,在AI赋能的创作探索中,青年导演们的心态也在同步发生转变,他们不再纠结于“是否使用AI”,而是聚焦“如何用好AI”,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故事表达与情感传递。正如影视飓风的《海豚的故事》短片所映射的:当AI正在高速发展,你是会选择共存,还是……
![]()
〓《海豚的故事》短片截图
与此同时,即梦AI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即梦AI将持续支持更多青年导演,用技术去突破创作的边界与限制,让作者能够将更多的时间与热情投入到故事与想象之中。
随着 AI 技术在影视创作全流程的深度渗透,生产效率的提升与制作成本的降低或将成必然趋势。未来3—5年内,是否会有越来越多保留作者个性的小众题材出圈?AI 影片又是否会发展成类似 3D 动画般的独立电影分类?又或是像彩色影片颠覆黑白默片那样,孵化出极具 AI 特质的影视新世界呢?......
这些未知的可能性,也预示着青年导演与 AI还将产生更强的化学反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