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819万拍卖的烟花散去,4.99万租电池的汽车登场,京东不造车,却想重新定义人、车与时代的关系。
![]()
汽车市场,被一场数字游戏搅动风云。
10月22日,京东“国民好车001号”以1元起拍,最终定格在7819万元。尽管最终悔拍,却吸引了27万人围观,2.3万次出价,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悬念迭起,结局却轻巧转身。
半个月后,真正的底牌亮出:埃安UT super以4.99万元租电池开回家的价格,像一颗深水炸弹,在平静的汽车市场掀起巨浪。
更令人玩味的是,京东不建工厂、不组研发团队,却让广汽为其代工,宁德时代为其供电池。刘强东的卖车逻辑,不是制造的胜利,而是渠道的逆袭。
京东的卖车打法,是一场典型的互联网式奇袭。
那场7819万的拍卖,参与者只需缴纳100元保证金,悔拍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但它以近乎零成本实现了品牌爆破,与传统车企动辄上亿的广告投放形成辛辣对比。
“天价”与“实价”的极致反差,成为京东切入汽车领域最锋利的刀刃。京东汽车话题阅读量超8.2亿,“埃安UT super”预约量突破1.9万。
这背后,是京东将电商的流量逻辑完整复制到汽车赛道。从“1元秒杀冰箱”到“9.9元抢车厘子”,再到“1元拍新车”,底层逻辑从未改变:用最低门槛制造最大声量,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广传播。
在京东的构想中,汽车不再是消费的终点,而是流量的新入口。就像京东把电商、物流、健康等业务编织成一张大网,如今出行成为新的连接点。
但流量的狂欢之后,留给我们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当汽车这样的耐用消费品被包装成“快消品”,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京东卖车最让传统车企坐立不安的,是其对渠道的重新定义。
京东推出“国民好车交付中心”计划,目标是1万家交付中心。但这并非自建,而是整合现有4S店、汽车服务中心开放加盟,通过“跨品牌经营”打破单品牌授权壁垒。
这一招直击传统汽车销售软肋。传统模式下,一辆车从工厂到消费者,需要经过多级经销商,每一层都在加价。京东的线上一口价,直接对接车企拿到独家销售权,砍掉了8%-15%的终端溢价。
更深远的是,这种模式在解构4S店的生存根基。当京东通过数据洞察需求,当交付中心可以跨品牌经营,当售后服务由京东养车统一承接,4S店的传统功能正在被系统性瓦解。
这不是简单的渠道优化,而是对整个汽车销售生态的重构。
京东养车已拥有3000家门店,4.6万家合作店,规模直追行业龙头。当传统车企靠卖车差价赚钱时,京东靠“订阅”锁客:电池租用、保养套餐、保险金融、旧车置换……
京东试图将汽车零售“电器化”,让“买车像买手机一样简单”。用户不仅选择车型,还可选配车衣定制、养护服务等套餐,构建覆盖“买、配、养、用、换”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京东甚至推出“180天价保”:只要在年底前购车,180天内若降价,不仅退差价,还赔10倍差额。这种承诺在传统汽车销售中闻所未闻。
这背后的野心,是从“卖车”到“经营用户出行生活”的跃迁。
在造车浪潮中,京东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当小米投入上百亿自建工厂,当华为深入参与整车设计,京东明确表态“不造车”。它选择扮演“需求洞察者”和“独家销售渠道”的角色。
这是一种典型的轻资产模式:广汽制造,宁德时代供电池,京东专注销售与服务。依托近6亿用户数据,京东深度参与产品定义,确保产品更贴合市场需求。
埃安UT super标配宁德时代巧克力电池,支持99秒换电,续航500公里,正是这种模式的产物。京东的定位极其独特——不造车,却定义车;不产电池,却掌控能源入口。
更颠覆的是“车电分离”模式:用户可只购买车身,以月租499-599元租赁电池。这把电动车的购车门槛从10万级拉低至5万级。京东虽不拥有电池工厂,却通过租赁服务,掌控了用户最持续的付费环节。
尽管模式创新令人眼前一亮,京东的汽车之路仍面临严峻拷问。
信任是首要关卡。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用户决策谨慎。京东需要说服消费者在线上完成数十万元的消费决策,这需要打破根深蒂固的购车心理。
服务无缝衔接是第二关。京东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换电网络能否高效覆盖更广阔市场,将直接影响体验。尽管计划到2026年建成2500座换电站,但目前刚突破700座,任重道远。
专业能力是第三关。汽车作为复杂耐用消费品,售后维保链条长、专业要求高。京东需要确保服务闭环的每一环都能达到甚至超越传统4S店的水准。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总结早期线上卖车失败的原因:“汽车电商整个业务链条中90%,甚至95%发生在线下,我们当时没有做任何改造,整个线上成本甚至比传统经销商还要高。”
这番话道出了问题的核心:线上流量的狂欢,终要面对线下服务的漫长考验。
结语
从7819万的营销狂欢,到4.99万的现实交易,刘强东的汽车之路才刚刚开始。
放眼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进入“超低利润时代”。 京东的4.99万定价无疑将给10万级电动车市场带来冲击,五菱宏光MINI EV、长安Lumin等车型或将面临“降价保市场”的选择。
京东的尝试,无疑在倒逼整个行业重新思考与消费者的关系。当传统4S店模式被挑战,当价格更加透明,当服务更加标准化,最终受益的将是普通用户。
但这场渠道对制造的逆袭,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信任的漫长考试。京东拿到了入场券,考卷却刚刚展开。
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不一定是造车者定义好车,不一定是生产者掌控市场。当买车变得像买家电一样简单,当用车成为可订制的服务,汽车这个曾经的“奢侈品”,正逐渐褪去神秘光环,回归其作为交通工具的本质。
刘强东的冒险,或许能给行业的最大启示是:在这个时代,重要的不是你拥有什么,而是你如何重新定义价值。
这场试验才刚刚开始,而我们都是见证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