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近日,在湖南省中方县接龙镇人大代表的监督下,该镇龙溪村大院子水渠和便道建设如火如荼。这一惠民工程的落地,正是接龙镇贯彻落实省市县人大会议精神,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生动实践。
2022年以来,接龙镇人大以民生实事为核心抓手,通过最广泛征集项目、贴民需票决项目、全过程跟踪监督、聚焦满意度评价成效等举措,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和力度的民生答卷。
广纳民意,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每到赶集,接龙镇卧龙村的杨圣斌都会到镇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转转。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如今已成为汇集民意的“集散地”。
“以前是政府定项目,现在是我们提想法,代表来商议。”杨圣斌对此感触颇深。他提出的“开展集镇排水管网改造”的建议,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被纳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库。
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全覆盖,是接龙镇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的基础保障。在综合考虑人口和代表分布、方便人民群众等基础上,镇人大主席团将全镇7名县人大代表和49名镇人大代表编入2个代表联络站,确保每个站都成为民情民意的“前哨”。
征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意见建议外,接龙镇人大还通过移动庭院点、走访选民等方式征集民生实事建议。“每一个项目都来源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接龙镇人大主席田蕙铭表示,这种自下而上的项目征集机制,确保了民生实事与群众需求的高度契合。
民主票决,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
在接龙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一项特别的议程让代表们倍感振奋——民生实事项目票决。
参会镇人大代表从2个候选项目中,投票选出1个正式项目。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每个候选项目的产生缘由、预算安排、预期效益都一目了然。
“手里这张选票,沉甸甸的。”镇人大代表杨美华说,“以前是政府定项目,现在是我们真正代表群众选择最急需的项目。”
票决制不仅改变了决策方式,更提升了项目选择的科学性。镇人大主席团在会前组织代表对候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确保每一个候选项目都经得起推敲。差额票决的设计也增强了竞争性,让代表们在充分比较中选出最优解。
实践证明,通过民主票决产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更小,群众配合度更高。镇村干部深有体会:“群众自己选的项目,当然全力支持。”
全程监督,从“事后通报”到“过程管控”
项目确定了,如何确保落地见效?接龙镇人大的答案是:全过程跟踪监督。
镇人大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构建起“一季度一视察、半年一报告、年终一测评”的监督机制。各人大代表联络站根据专业特长和地域分布,认领监督项目,实现监督全覆盖。
在监督方式上,接龙镇人大推出“三张清单”工作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代表在视察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列入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整改一项销号一项。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助推。”田蕙铭表示,通过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项目按既定目标和时间节点扎实推进。
2025年,接龙镇人大代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视察活动3次,提出意见建议4条,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效果评价,从“办结为准”到“满意为尺”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接龙镇人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满意度评价机制,将评判权交给群众和代表。
在项目竣工后,镇人大组织相关代表、受益群众代表对项目完成情况、工程质量、使用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在镇人代会上组织代表对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及时向社会公开。
“满意度评价不是走形式,而是动真格。”田蕙铭介绍,对评价为“基本满意”的项目,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不满意”的项目,启动问责程序,并在下一次人代会上报告整改情况。
这一机制倒逼项目质量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接龙镇实施民生实事以来,代表满意度达95%以上。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从集镇排水管网改造,到农村道路维修,再到龙溪村院落排水渠道及便道建设,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出行条件更加便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接龙镇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成效的最直观体现。随着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不断推进,接龙镇的基层民主实践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田蕙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