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政治部主任被降到宣传科科长的人,整整跨了八个级别,这在革命队伍里算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那个年代,降一级都够让人难受的了,八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高级干部直接掉到了基层。
李卓然就是这样一个人,西路军失败后他扛下了这份处分。
![]()
奇怪的是,毛主席见到他时说的那句话,反倒让人琢磨不透——处分该怎么办还怎么办,但中央得照顾大家的情绪。
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卓然这个人,1899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普通农家。
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能读上书已经不容易,他倒好,1920年直接跑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了。
在法国的那几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些留法的年轻人,后来很多都成了党的重要干部,李卓然算是其中一个。
![]()
1926年,李卓然又去了苏联,先在中山大学学习,后来又进了列宁格勒军政学院。
这两所学校在当时可都是培养革命骨干的地方,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都相当扎实。
1929年他回国,被安排在上海做地下工作。
那个时候的上海滩,白色恐怖笼罩着整座城市,地下党员随时可能暴露身份。
李卓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了一段时间,直到1930年进入中央苏区。
进了苏区之后,李卓然的职务一路往上升。
他在红军里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能力得到了上下认可。
![]()
到1935年初,他已经是红五军团的政治部主任,算是高级干部了。
那一年的遵义会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包括他自己。
遵义会议开了好几天,争论非常激烈。
当时的中央领导层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责任问题争执不下,军事路线该不该改变,谁来负责前线指挥,这些都是核心问题。
李卓然作为红五军团的代表,他说的话分量可不轻。
会议进行到关键时刻,李卓然站出来发言。
![]()
他说得很直接:现在的军事指挥确实有问题,部队打了这么多败仗,同志们的情绪都很低落。
他认为必须改变现在的指挥方式,让懂军事、打过胜仗的人来负责前线。
这番话虽然没点名,但谁都听得出来他在说什么。
他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出来负责军事指挥。
这个表态在当时很重要。
红五军团不是小部队,在红军里占有相当的分量。
李卓然的态度代表了一大批基层指战员的想法。
![]()
他这一表态,给会议的转向起了推动作用。
会后,毛泽东重新回到了领导岗位,开始负责前线军事指挥。
李卓然和毛泽东的关系,从这次会议开始就打下了基础。
1936年10月,中央决定让西路军西渡黄河,执行打通国际路线的任务。
李卓然被任命为西路军政治部主任,这是个相当重要的职务。
两万多人的部队,浩浩荡荡地过了黄河,向河西走廊进发。
当时谁都没想到,这会是一条不归路。
河西走廊的环境比想象中恶劣太多。
![]()
戈壁滩上寸草不生,部队连吃的喝的都成问题。
更要命的是,马家军的骑兵在这片地方如鱼得水。
他们人多势众,装备也比红军好,在空旷的戈壁滩上,骑兵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西路军一路打得非常艰苦,伤亡不断增加。
李卓然作为政治部主任,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
他每天都要面对伤员的呻吟,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
部队的粮食越来越少,弹药也快打光了,但增援始终没有到来。
1937年初,西路军在祁连山一带遭到马家军的围攻,损失惨重。
两万多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几百人突围出来。
![]()
李卓然带着这些残部,在戈壁滩上走了一个多月,终于回到了延安。
那些日子里,他们吃树皮、啃草根,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倒下再也没起来。
李卓然心里清楚,西路军失败了,他这个政治部主任要负很大责任。
回到延安的那一刻,他已经做好了接受处分的准备。
1938年春天,对西路军问题的处理结果出来了。
李卓然从政治部主任被降到宣传科科长,整整降了八级。
这个处分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八级啊,这基本上就是从高层一脚踢到底层了。
![]()
跟他一起被处分的还有李先念,李先念被降了六级。
拿到处分决定的时候,李卓然什么都没说。
他知道西路军的失败,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虽然心里肯定不好受,毕竟从高级干部变成了科长,这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身边的同志都替他叫屈,但他自己倒是很平静,该干什么干什么,没见他有什么怨言。
这个处分的分量,不光是级别的问题。
在革命队伍里,级别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信任和地位。
![]()
降八级,意味着组织对你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政治部主任到宣传科科长,工作内容、权限范围、周围的人际关系,全都变了。
李卓然得重新适应这一切,从头开始。
李卓然降级之后,有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当时的情况,很多资料里都有记载。
毛泽东看到李卓然,主动跟他说话。
他说的那句话,后来被很多人反复提起:"处分别在意,中央要照顾大家意见。"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
![]()
前半句是让李卓然别太放在心上,后半句却说中央得照顾大家的意见。
这不是矛盾吗?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毛泽东的意思是,西路军失败确实需要有人承担责任,这是组织原则,该处分还得处分。
但他个人认为,这个处分可能重了。
只不过当时党内对西路军问题的看法比较一致,中央得尊重多数人的意见,不能因为个人看法就改变决定。
毛泽东这么说,其实是在给李卓然吃定心丸。
![]()
他是在告诉李卓然,组织上还是信任你的,这个处分只是暂时的,好好干,将来还有机会。
对李卓然来说,这句话的分量比什么都重。
他心里清楚,毛泽东没有忘记遵义会议上他的那一票支持。
降级之后的李卓然,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做宣传工作。
从政治部主任到宣传科科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委屈,觉得大材小用。
但李卓然没有这么想,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干部,踏踏实实地干起了宣传工作。
那个年代的宣传工作,可不像现在这么简单。
![]()
要组织学习,要编写材料,要下乡做群众工作,什么都得管。
李卓然在苏联学过理论,在红军里干过政治工作,这些经验在宣传岗位上都用得上。
他工作起来很认真,写的文章质量高,组织的活动效果好,很快就在宣传系统里有了口碑。
没过多久,他就被提拔为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
这个职务虽然还比不上原来的政治部主任,但也算是重要岗位了。
李卓然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几年,边区的宣传文化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抗战时期,延安的文化氛围那么浓厚,很多知识分子愿意来,跟宣传部门的工作分不开。
李卓然在其中起的作用,不能小看。
后来他又调到西北局当宣传部长,级别又上去了一些。
![]()
从1938年被降级,到重新担任重要职务,李卓然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这个过程里,他没有抱怨过,没有消极怠工,就是踏踏实实地把手头的活干好。
用实际行动证明,革命干部不在乎职务高低,关键是能不能为党的事业做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李卓然也迎来了新的工作安排。
1950年,他被任命为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1955年又升任院长。
这所学院是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地方,李卓然在苏联学过马列主义理论,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由他来当院长再合适不过。
在院长任上,李卓然抓教学、抓学风,培养了一大批理论骨干。
![]()
那个年代的干部,很多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
马列学院的任务,就是给这些干部补课,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
李卓然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请专家来讲课,把学院办得有模有样。
1954年起,李卓然又担任了中宣部副部长。
这个职务的分量就更重了,中宣部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部门,副部长算是高级干部了。
从1938年的科长,到1954年的副部长,李卓然用了16年时间。
这16年里,他没有走捷径,没有靠关系,就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一步步爬上来的。
李卓然在中宣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工作了很多年。
他这个人做事认真,对理论工作很有研究,在党内有相当的威望。
![]()
虽然年纪大了,但工作热情不减,一直到退下来之前,都在为党的宣传理论工作操心。
1989年11月9日,李卓然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从1899年出生到1989年去世,他的一生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从湖南农家子弟到留法学生,从地下党员到红军干部,从西路军政治部主任到被降级的科长,再到新中国的高级干部,李卓然的人生充满了起伏。
西路军失败那一段经历,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八级的处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但他扛下来了,没有消沉,没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才是最可贵的。
毛泽东那句"处分别在意"的话,不光是安慰,更是对他这种精神的认可。
革命队伍里,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坎坷不断。
![]()
李卓然属于后者,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挫折不能打倒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岗位有高低,但为革命工作的心是一样的。
他在科长岗位上能干好,在部长岗位上也能干好,关键是那颗始终不变的初心。
李卓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会永远顺风顺水,关键是遇到挫折时怎么办。
八级的处分砸下来,换了别人可能就此沉沦,但他选择了继续前进。
![]()
毛主席那句话既是安慰也是鞭策,组织的处分得接受,但革命的路还得往前走。
李卓然用一辈子践行了这个道理,从降级的科长到副部长,靠的不是运气,是那份对革命事业的执着。
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风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