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情绪价值,正成为最好的生意

0
分享至



上午网络冲浪的时候,被一组数据击中了。

调查显示,超90%青年认同情绪价值重要性,近60%明确愿为此付费。

年轻人追求“花小钱办大事”,乐于为即时快乐投入——上海某商场“快乐礼品屋”客流不断,多巴胺配色产品、治愈系毛绒玩具、文字梗文创等成为热销焦点。

这是央视新闻发布的信息。

《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指出,选择“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消费者达56.3%,较去年增长16.2%。消费形态呈现多元化:毛绒玩具、香薰等实物消费,演唱会、心理咨询等体验消费,迪士尼陪玩等社交消费均受青睐。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潮玩类目下单人数同比翻倍。

同时,明信片等文创产品线上销量走高,悦己型消费显著增长。

平台搜索数据显示,“美发烫染”“理疗养生”等搜索量同比增幅均超145%,反映当代青年愈发注重情绪健康与自我关怀。

1. 消费逻辑的变迁

回想我们的父辈,他们的消费清单上,人均“需要”二字。

买一台冰箱,是为了食物保鲜;添一件毛衣,是为了抵御严寒。

那时,商品的价值主要是因它的功能和耐用性,这个阶段,我们称其为“功能消费”——它理性、直接,核心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而新一代消费者的购物车,则不再只是“需要”了,还多了一种叫“感觉”的东西。

为什么明明家里不缺杯子,还要买一个印着治愈图案的?为什么手机壳已经完好无损,却因为一句戳中心思的文案再下一个单?

背后,实际是消费逻辑从“功能满足”转向了“心灵慰藉”。

我们现在所处的,正是“情绪消费”的时代。

它不再是解决一个外在的、物理世界的问题,而是进行内在的“情绪调节”与寻求“价值认同”。你购买的,早已超越了物品本身;你真正下单的,是它能为你带来的那份即时的情绪反馈,或是与你内心建立的那份长久的情感连接。

用央视新闻提到的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先是“多巴胺配色”这个词的流行。

时髦、刺激、感官……

它的背后有神经科学作为支撑,当我们看到那些明亮、高饱和、充满活力的色彩时,我们的大脑视觉系统会异常兴奋,进而有效地刺激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这种神经递质,正是大脑“奖赏回路”的核心负责人,与愉悦、兴奋和满足感息息相关。

所以,当一位消费者拿起一个色彩缤纷的文创产品说“它很多巴胺”时,她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产品,能为我提供一种可视化的快乐。”

另一个现象,是“文字梗”。

一段自嘲的文案,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圈层内才懂的“黑话”,为什么能让人毫不犹豫地付款?

因为它完成了一次精准的“情感狙击”。

在信息过载、个体常常感到孤独的时代,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被看见。

当一件商品上的文字,恰好说出了我们萦绕心头却未能表达的情绪,或者精准地概括了我们的生活态度时,购买这个动作,就瞬间升华为一次强烈的自我认同和社群归属的仪式。

这件小物,也因此变成了一种高效的“社交货币”,让你能迅速找到同类,完成无声的身份告白。

所以,纵观这场变迁,我们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升华路径:消费,不再仅仅关乎你拥有什么实物,它越来越紧密地关联到你是谁(你的身份认同),你此刻感受如何(你的即时情绪),以及你与谁产生了共鸣(你的社群归属)。

商品的角色,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它从为我们服务的、冷冰冰的“工具”,演变成了我们表达自我、演绎生活的“道具”,最终,化身为一种承载着特定意义与情感的“符号”。

“情绪消费”的本质,或许便是这般——它标志着消费主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心的需求,远比物质的需求,更广阔,也更澎湃。

2. 为什么是“现在”?

“情绪消费”偏偏在当下这个时代,如同潮水般涌来,成为不可忽视的商业主旋律,最重要的因素,是宏观经济所施加的巨大影响。

如果你感觉眼下的大宗消费——比如买房、买车、进行大规模投资——变得愈发谨慎和沉重,那你并非独自感受。在经济增长面临挑战、未来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普通人的钱包和信心会自然而然地采取一种防御姿态。

然而,人性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即时快乐的需求,并不会因此熄灭,它只是寻找到了新的出口。这就引出了经典的“口红效应”在当代的升级版本。

当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女性会选择购买口红这样单价不高却能提升气色、带来愉悦的奢侈品来慰藉自己;今天的年轻人,则将预算精准地投向那些能带来即时且确定性幸福感的小物件与体验上。一杯精心拉花的咖啡,一个治愈的盲盒,一场热血沸腾的演唱会,或者一次放松身心的SPA。

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用可控的成本,撬动巨大的情绪回报。

既然遥远的星辰大海暂时难以抵达,那么就把眼前的点滴日常,过成诗和远方。以“花小钱办大事”的消费价值观,实现积极的自我关怀。

对,“我”会安慰好“自己”!

推动这股浪潮的核心力量,是登上了消费舞台中央的Z世代。

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从记事起就生活在物质相对丰裕的环境里。对于他们而言,商品的基础功能几乎是默认的标配,不再具备致命的吸引力。他们是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上层——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也因此,他们的消费决策,更多地被兴趣、圈层和个性表达所驱动。

他们不为“别人觉得好”买单,只为“我自己喜欢”付费。一件联名T恤背后,是对一个IP宇宙的热爱与认同;一次昂贵的摄影之旅,是为了在特定圈层里收获共鸣与赞誉。

“悦己”在他们这里,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语义翻转——它不再是略带贬义的“自私”,而是一种理直气壮的“刚需”。

他们通过消费来定义“我是谁”,并寻找“我的同类在哪里”。

那么,动力来自哪里呢?

不错,正是当下我们越发高压的社会环境。

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生活,如同一台永不停止的跑步机,催生了普遍性的焦虑、孤独与无形压力。当这些情绪能量在内心积聚,就必须找到一个安全的“泄压阀”。

于是,“情绪消费”成了一种高度进化的“情绪自救”方案。这不是矫情,而是一种主动的、甚至带有几分急迫的心理健康管理。

一个柔软的毛绒玩具,提供的是最原始、最直接的触觉安全感,是深夜加班后无声的陪伴;一盏氤氲香薰,通过嗅觉为我们营造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与外界烦扰隔绝的放松结界;一个可以随意捏揉的解压玩具,是当下焦虑情绪的物理出口;而一场万人大合唱的演唱会,更是一次被许可的、酣畅淋漓的集体情绪狂欢与释放。

人们通过这些消费行为,希冀于购买一种“情绪解决方案”,为自己的内心世界购买秩序、购买安宁、购买能量。

就这样,被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所谋划了,情绪消费便集中开始爆发。

它是年轻一代在经济周期中调整出的生存策略,是在丰裕物质基础上对精神世界的必然探索,更是在集体高压下的一种清醒而温和的自我疗愈。

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困惑与渴望。

3. 请理解情绪消费

过去几十年,商业世界的核心逻辑可以概括为“流量思维”。

这套逻辑简单、直接、甚至有些粗暴:找到最广阔的市场,通过最强的渠道和最大声的营销,触达尽可能多的人。

竞争的核心,往往围绕着“我的产品功能更多”、“我的价格更便宜”展开。这是一种追求广度与效率的哲学,如同在海洋里撒下一张最宽的网,期望捕获所有能触及的鱼。

但今天,这张网的捕捞效率正在急剧下降。

不是因为鱼少了,而是因为鱼的习性变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不再仅仅因为“知道”或“需要”而购买,他们更因为“感受”和“认同”而买单。

于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逻辑——“心流思维”应运而生。

它不再执着于触及千万人,而是专注于如何深深地触动一个人。它的命题是:我该如何为我的产品或服务,注入能引发用户特定情绪共鸣的珍贵价值?

首先,品牌必须从冰冷的“功能提供者”,蜕变为有温度的“意义制造”。你不再只是生产一个喝水的杯子,而是在打造一个“每天清晨用一句暖心话语陪你开启一天的默契伴侣”;你也不再是售卖一张纸质的明信片,而是在传递一份“由设计师独家创作、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记忆与呼吸的艺术切片”。

正如央视新闻报道中热销的原创明信片,它的价值超越了其物理形态,真正值钱的,是背后独一无二的故事、审美和情感连接。

品牌卖的不再是物品,而是一种可以被拥有的感觉,一个可以被讲述的故事。

为了实现这一点,企业必须着手构建一条精密而高效的“情绪供应链”,一套系统性地研究、设计、生产和交付“情绪价值”的现代商业体系。

它将贯穿商业行为的始终。

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需要深度运用色彩心理学,知道何种颜色能激发愉悦与信任;需要谙熟行为经济学,像设计“盲盒”那样,将“惊喜”与“期待”作为一种可销售的核心体验植入产品肌理。

在营销沟通层面,生硬的功能叫卖必须让位于有共鸣的叙事。广告不再告诉你“我们的纸巾有多韧”,而是描绘出“在每一个崩溃后又自愈的深夜,它为你轻柔拭去眼泪”的场景。它要对话的是用户的内心,而非仅仅是他(她)的需求清单。

在场景营造上,整个消费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情绪触发器。“快乐礼品屋”这五个字的招牌,其本身就是一剂高效的快乐催化剂,它预先设定了顾客走进门店时的情绪基调,承诺了一段轻松、有趣的探索旅程。

按照当下的趋势,“心流思维”将会极大地拓宽了生意的边界,推动品牌必须全力拥抱“体验经济”与“社交消费”。

单纯卖货的逻辑肯定会逐渐失效的,而经营用户内心感受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

把握住情绪的人、或者企业,大约会有更持久更大的市场。

本文作者 | 东叔

审校 | 童任

配图/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腾讯新闻图库

事件资料来源 | 央视新闻

编辑/出品 | 东针商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霍思燕这件衣服太宽松了吧,练个瑜伽都快走光了,是故意的吧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0-26 03:25:09
瓜迪奥拉:孩子仅因出生在巴勒斯坦就被杀害,永远不会拒绝巴萨!

瓜迪奥拉:孩子仅因出生在巴勒斯坦就被杀害,永远不会拒绝巴萨!

绿茵舞着
2025-11-17 23:41:16
时隔近两年半,巴萨本周末重回诺坎普

时隔近两年半,巴萨本周末重回诺坎普

体坛周报
2025-11-17 22:54:16
韩国民调:中国好感度跌到19%,可中国青年眼里韩国早已无足轻重

韩国民调:中国好感度跌到19%,可中国青年眼里韩国早已无足轻重

TVB的四小花
2025-11-17 13:34:04
天呦!成都宽窄巷子碰到了谁?老了,真的老了,我都要认不出来了

天呦!成都宽窄巷子碰到了谁?老了,真的老了,我都要认不出来了

白浅娱乐聊
2025-11-16 11:29:07
离婚26年后,王菲被窦唯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窦靖童没说错

离婚26年后,王菲被窦唯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窦靖童没说错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8 06:39:41
280亿订单,中鼎股份,迎来泼天富贵!

280亿订单,中鼎股份,迎来泼天富贵!

新浪财经
2025-11-17 17:44:02
中日交涉开始,最大输家提前浮现,不是高市早苗,日本民调一边倒

中日交涉开始,最大输家提前浮现,不是高市早苗,日本民调一边倒

时时有聊
2025-11-17 20:11:23
随着火箭加时险胜,马刺升第5,勇士3连胜,NBA西部最新排名出炉

随着火箭加时险胜,马刺升第5,勇士3连胜,NBA西部最新排名出炉

董老师看竞技
2025-11-17 14:03:14
住建局领导,偷睡别人老婆,被直播!

住建局领导,偷睡别人老婆,被直播!

地产八卦
2025-08-06 19:25:42
999元,华为Mate80 定金突然曝光,很炸裂啊

999元,华为Mate80 定金突然曝光,很炸裂啊

科技堡垒
2025-11-16 11:37:11
《鬼灭之刃》一来,年轻人又走进了电影院

《鬼灭之刃》一来,年轻人又走进了电影院

后浪电影
2025-11-16 10:06:20
年终奖我一毛没有,打卡离开,退公司群,老板:八千万订单只认你

年终奖我一毛没有,打卡离开,退公司群,老板:八千万订单只认你

朝暮书屋
2025-11-07 18:22:47
亲人地下有灵:你人生中发生的重大事情,一定到坟头上说道一下

亲人地下有灵:你人生中发生的重大事情,一定到坟头上说道一下

田先生研究室
2025-09-20 18:25:21
郭某刚案笔录披露:郭家人郭某荣的供词,很能说明案发当时的情况

郭某刚案笔录披露:郭家人郭某荣的供词,很能说明案发当时的情况

吃货的分享
2025-11-18 03:56:41
全运会爆大冷!女排卫冕冠军1-3出局,李盈莹道出2点输球原因

全运会爆大冷!女排卫冕冠军1-3出局,李盈莹道出2点输球原因

知轩体育
2025-11-17 18:39:01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解放军军舰逼近日本岛,高市早苗万万没想到,中方反制这么快

空天力量
2025-11-16 17:24:00
现在找工作已经不是工资的问题了。

现在找工作已经不是工资的问题了。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17 20:37:54
“戏剧性转变”!外媒:特朗普呼吁众议院共和党人投票支持公布爱泼斯坦案文件

“戏剧性转变”!外媒:特朗普呼吁众议院共和党人投票支持公布爱泼斯坦案文件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15:17:53
日本对中国的反击好猛,一个接一个,高市早苗断定:友国定会帮忙

日本对中国的反击好猛,一个接一个,高市早苗断定:友国定会帮忙

墨兰史书
2025-11-17 18:35:03
2025-11-18 07:51:00
东针商略 incentive-icons
东针商略
聚焦科技趋势,分享商业新知,关注世界变化
148文章数 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头条要闻

女子手机落在新疆乱石堆 3年后被人跨越5000公里送还

头条要闻

女子手机落在新疆乱石堆 3年后被人跨越5000公里送还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本地
健康
手机
数码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首发麒麟9030!华为Mate 80/Pro/Pro Max/RS开启预订:全配色、存储方案公布

数码要闻

金士顿推出双接口便携式固态硬盘:U盘型外观,SSD级性能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