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合肥11月13日电(钟红霞)人民币存款、贷款规模双双突破9万亿元;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由全国第9跃升至全国第7,创安徽资本市场建设30多年来最好成绩……在安徽省政府新闻办11月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徐小俊介绍“十四五”时期安徽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主要成就。
徐小俊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金融系统锚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战略定位,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省金融工作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十四五”以来,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5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量增长57%,2024年达1.18万亿元、居全国第6。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均连跨4个万亿台阶,9月末,存款余额9.77万亿元、年均增长8.6%;贷款余额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3.1%,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存款、贷款总量排名均升至全国第11位。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十四五”以来,安徽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连跨7个千亿台阶,9月末达1.1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5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003亿元,是“十三五”末的4.7倍。科技贷款余额1.7万亿元、居全国第7,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4年连跨7个千亿台阶、达8578亿元,是“十三五”末的5.6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5倍。涉农贷款余额2.67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5.8%。
安徽深入推进企业上市“迎客松行动”计划和“科创100”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万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持续深化与沪深北港交易所等战略合作,推进企业赴境内外上市。“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62家,9月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86家,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实现16个地级市上市公司全覆盖。科创板上市公司24家、居全国第6。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家、IPO申报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19家,数量均居全国第4。
同时,安徽稳步推进重点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加快推进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9月末,全省银行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8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稳居全国前列。有序化解重点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全省融资平台、国有企业保持公开市场金融债务“零违约”。
徐小俊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力以赴支持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助力“十四五”圆满收官,努力开创“十五五”金融支持安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力推动“三个往前赶”、加快打造“三地一区”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