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13日报道:11月,龙美术馆(西岸馆)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三场当代艺术大展同步揭幕,搭配户外的陈世英巨型钛金属雕塑,工业遗迹与先锋创作碰撞,为申城艺术季注入滚烫而细腻的能量。
![]()
尚未抵达美术馆,就能远远看到这尊为2026年威尼斯-上海双城展预热的作品。陈世英巨型钛金属雕塑《诞生》在美术馆的户外广场限时展出10天。这件作品高7米、重4.6吨,由5500件钛金属、1500件铝合金组件与近20000颗不锈钢螺丝精密构建,延续了陈世英对“太空金属”的艺术探索。725个咬合的齿轮与922个凝视的人像,在江风中无声诉说命运互联的哲思。
![]()
步入馆内,三场当代艺术大展同步揭幕,为观众开启更深层次的艺术探索之旅。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女士策划的“10——60”展,从刘益谦、王薇夫妇的全球当代艺术收藏中精挑细选,将出生于20世纪10年代至60年代的近500位艺术家代表作以“一人一作”收录同名画册,展期内同步面世;展厅中则呈现近200件佳作,在高达12.8米的开阔空间里铺展成横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长卷。
![]()
“抽象之思”板块中,色彩与线条挣脱具象束缚,以物质本身为媒介诉说纯粹表达;“具象之途”里,人物、风景与日常被定格于画布,成为时代记忆的鲜活注脚,两种路径共同勾勒出当代艺术的多元图景。
![]()
阶梯展厅的起伏空间中,崔灿灿策展的“杨伯都:黑鹰,白鹰”正上演一场关于生命境遇的写意叙事。“在美术馆”“丛林”“潭”“石窟”等系列作品错落分布,幽深的“潭水”意象贯穿始终——正如艺术家引用《指环王》中“夜色越深双眼越亮”的隐喻,那些沉静的画面里藏着穿透迷茫的力量。策展人以“中国园林造景”般的巧思,让空间化作追寻与重生的旅程,观众在上下穿行间,与观看、记忆、逃离的故事产生深层共鸣。
![]()
同一策展人打造的“关音夫:2718kg”则在第三展厅抛出关于物质与意义的哲学追问。2718公斤,既是所有展品的总重量,也是艺术家探索的核心命题。关音夫将绘画的物理重量作为起点,通过一系列作品重塑艺术与物质的关系——画布的纤维、颜料的颗粒本是冰冷的唯物存在,却在文化赋予与精神投射中超越重量,生长出滚烫的“意义”,揭示出绘画艺术藏于肌理之下的深层奥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