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招股书,有时比悬疑小说更耐人寻味。数字背后隐藏的不仅是增长曲线,更是一家企业的生存密码与致命软肋。
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宝光电)的上市材料,就摊开了这样一幅充满张力的图景:一边是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光环,另一边是高达93.45%的营收系于单一客户的现实。
当它第三次站在北交所的门前,市场审视的目光已从“能否上市”转向了“值不值得投资”。
“五菱依赖症”的代价:增长与议价权的悖论
翻开通宝光电的客户名单,上汽通用五菱的存在感强到无法忽视。2025年上半年,这家车企巨头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93.45%,这一比例在2022年时还为66.83%。
这种深度绑定像是一把双刃剑——它让通宝光电的营收从2022年的3.9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5.88亿元,但也让公司彻底丧失了价格谈判的主导权。
五菱推行的“年降政策”是这种依赖关系的直接体现。在每年进行价格谈判期间,结算只能按上年价格的95%作为临时价格进行,事后再根据谈判结果“多退少补”。
这种机制直接导致通宝光电的核心产品LED车灯模组平均售价在报告期内同比下降超过9%。
结果就是,尽管公司营收规模持续扩大,但毛利率长期徘徊在20%-24%的区间,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值得玩味的是维系这份关系的成本。2024年,通宝光电的业务招待费占营收比例达到0.77%,这个数字是同行可比公司的19倍。
在核心客户身为国企的背景下,如此悬殊的支出差异,难免让市场对合作关系的可持续性与合规性产生联想。
蹊跷三角:客户、供应商与竞对的重叠迷局
如果说客户集中是明面上的风险,那么通宝光电与行业龙头华域视觉的交易则更像一盘暗棋。
招股书揭示了一种罕见的关系:华域视觉同时扮演着通宝光电的客户、供应商和竞争对手三重角色。
数据显示,通宝光电向华域视觉采购的光源产品单价显著高于其他供应商,而向其销售零部件的毛利率却远低于对五菱的销售水平。
这种“高价采购、低价销售”的模式形成了一个反常的交易闭环。作为年营收超300亿元的行业巨头,华域视觉完全具备自主生产能力,却向年营收不足5亿元的通宝光电采购中低端零部件,其商业逻辑令人费解。
这种模式不禁让人联想到资本市场中曾出现的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调节的案例。交易的必要性与公允性,成为监管问询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家族网络下的治理隐忧:12名亲属的职场地图
![]()
通宝光电的股权结构图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轮廓。实控人刘国学、陶建芳夫妇及其子刘威,三人合计控制公司78.75%的股份。
但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个家族的影响力远不止于股权层面。
公司的回复函披露,除实控人一家三口外,另有12位亲属分布在公司各个岗位。
从担任副总经理的外甥,到执掌采购部的外甥配偶,再到行政部门的堂弟和负责包装的弟媳,形成了一张覆盖“采购-管理-生产”关键环节的亲属网络。
这种布局在创业初期或许能降低信任成本,但对于一家拟上市公司而言,其对公司治理规范性和内控有效性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觑。
尤其在2020年以来,公司董事会秘书职位已两次更替,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治理稳定性的疑虑。
财务“罗生门”:警示函与问询回复冲突
2024年6月,通宝光电收到江苏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揭开了公司财务数据可靠性的伤疤。
监管检查发现,公司因收入核算方法和存货跌价准备计算不准确,导致2021年年报至2023年半年报等多期财报关键数据失真。
更严重的是,在北交所的第二轮问询中,监管直接指出公司部分问询回复与保荐机构的工作底稿存在不一致。
这种信息披露与核查依据的“打架”现象,暴露了公司内控体系的重大缺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收到警示函的次日,公司通过了江苏证监局的辅导验收并提交上市申请,但仅一周后又以“财务报告有效期”为由撤回。
这一系列操作的时间点巧合,让市场对公司的合规意识和上市决心都打上了问号。
![]()
尾声:IPO不是终点
通宝光电的故事是中国众多中小制造企业的一个缩影。从1991年的电子仪表厂起步,到如今成为五菱的核心供应商,它展现了民营企业顽强的生命力。
2025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营收将增长至6.8-7.8亿元,但净利润可能出现下滑。
对于投资者而言,通宝光电提出的问题远比答案更多:一家严重依赖单一客户的企业,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
家族化的治理结构,能否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屡次出现的信息披露问题,是否意味着更深层的管理隐患?
第三次IPO闯关,已不仅仅是一场资本考试,更成为检验这家“小巨人”能否真正走向成熟的试金石。
资本市场的门票可以靠冲刺获取,但市场的信任需要靠时间与透明度来赢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