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乐县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根据群众举报突击检查平乐镇某村一经营点,现场查获2个大型冷库11台冷藏冰柜内储存的大量颜色暗黑、散发刺鼻恶臭的变质牛、羊、猪肉,共计25吨有余。经检测,多数批次肉品“挥发性盐基氮”项目严重超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涉案货值高达60余万元。目前,该案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案件正依法推进。
这起典型案件,我市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生动缩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针对制售假劣肉制品突出问题,今年以来,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机制,统筹部署、精准发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强化行刑衔接、推进多元整治,斩断流向百姓餐桌的“黑链条”,为食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在打击制售假劣肉制品过程中,监管人员用“视频监控线上排查+实地暗访线下核实”的立体化排查模式,以线索举报为切入点,充分激活群众监督力量。同时,依托建立的“行刑衔接”机制,实现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协同作战,确保案件查办“事实清、证据足、定性准”。
为破解监管“单打独斗”的难题,桂林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创新构建“1+N”综合治理体系——以整治制售假劣肉制品为核心,深度融合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学校食堂专项排查等重点任务,通过多元整治实现“一次排查、多重治理”的综合效能,推动肉制品安全治理从“单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型。
针对流动性强的摊贩,市场监管部门采取“错峰巡查+定点值守”模式,严厉打击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肉制品的行为;聚焦假劣肉原料、违法添加、滥用添加剂等社会焦点,开展靶向专项排查;紧盯冷链冷库关键环节,对全市食品冷库开展“拉网式”排查,严格核查肉品来源、存储条件及台账记录,从源头阻断“问题肉”流通渠道。
截至目前,全市打击制售假劣肉制品行动成效显著:累计检查肉制品生产、经营、餐饮经营主体超1.2万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558个,立案查处行政违法案件64起,查扣涉案物品逾2.7万公斤,监督抽检肉制品793批次。其中,平乐县查办的25吨变质肉品案被国务院食安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列入典型案例;荔浦市查处的小作坊使用过期食品添加剂案入选广西专项整治典型案例,形成了强大的执法震慑。
来源: 桂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