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已近尾声,距离 2026 年不足两个月,2026 年养老金是否会再次调整、农民养老金涨幅能否超过企退人员,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不少网友对此持乐观态度,认为在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导向下,明年养老金调整的可能性极大,相关利好通知也有望尽早落地。结合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民生领域的部署及当前社保体系的实际情况,这一话题值得深入探讨。
![]()
作为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2025 年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多项民生发展重点:提出提高财产性收入、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加快迈向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同时明确 “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这些部署为 2026 年养老金调整奠定了政策基础,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 “双增长” 的概率显著提升,而 “提高农民养老金” 的表述,更让广大城乡居民充满期待。
不过,关于 “2026 年农民养老金涨幅能否超过企退人员”,网友看法不一。有网友理性指出:“两种养老金的差距核心源于参保缴费标准不同,若缴费低的群体反而涨幅更高,可能影响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积极性。” 这一观点切中要害,要解答这一疑问,首先需厘清两种养老保险的核心差异。
![]()
随着社保认知的普及,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群体日益增多,目前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人数已多于企业退休人员。从参保规则来看,两者差异显著:职工养老保险以按月缴费为原则,当年未缴的可补缴,但退休前无法一次性补缴(特殊条件除外),且缴费标准整体较高,对应的养老金水平也相对可观;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按年缴费,中间断缴后可在退休前一次性补齐,部分地区还支持提档补缴,缴费档位从低到高选择灵活,但整体缴费额度远低于职工养老保险 —— 以辽宁为例,2026 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最高档缴费,仍比职工养老保险少缴一半以上。加之今年延迟退休暂行办法启动实施,不少累计缴费年限较短、经济压力较大的参保人,也不得不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从 2025 年的养老金调整情况来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国家统一上调 20 元,最低标准提高至 143 元,涨幅达 16%;而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调整比例为 2%,多数企退人员的月涨幅在 50-60 元之间。尽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涨幅比例显著高于企退人员,但从绝对金额来看,差距依然明显。结合 2025 年预估数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人均水平约 200 元,对不少地区的参保人而言,仍难以充分保障养老生活,因此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是必然趋势。
![]()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社会发展动态优化:今年已有少数城市取消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政策,未来补缴限制可能进一步收紧;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今年也优化了缴费方式,除按月缴费外,新增按季度、按年缴费选项,缴费档位选择更具灵活性。
综合来看,受参保缴费标准、资金筹措机制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涨幅金额难以超过企退人员,但涨幅比例更高的态势仍将延续。对于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群体而言,若想提升未来养老金水平,选择更高档位缴费是关键路径。随着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将更贴合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为全民养老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