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11月8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一则报道让本就紧绷的欧洲局势再添张力——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索尔弗兰克中将公开宣称,柏林已完成与莫斯科开战的各项准备,随时能协助北约向俄罗斯边境部署80万大军。这番充满火药味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的叫嚣,而是源自德国去年公开的一份千页《德国行动计划》,其中明确规定,若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条款因对俄对抗被触发,德国将承担起后勤枢纽的核心角色,在180天内完成数十万军队与装备的集结部署。
此时抛出这样的强硬言论,时机耐人寻味。俄乌战场乌军颓势渐显,德国此前对基辅的军事援助已形成“骑虎难下”的局面,索尔弗兰克的话更像是给盟友和对手同时递出的信号。德国总理默茨不久前刚承诺加码对乌援助,防长皮斯托里乌斯甚至将俄罗斯定义为“威胁德国生存”的存在,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德国对俄政策的转向已毫无掩饰——那个默克尔时代对俄保持谨慎平衡的德国,彻底成为过去式。
![]()
面对德军司令的“战书”,俄罗斯的回应迅速且充满力量。普京用一句“俄罗斯懂得如何在面对全球挑战和威胁时团结一致解决共同的问题”给出答案,简短的话语里,是军事大国的底气与自信。外长拉夫罗夫的批评则更为直接,直指德国呈现“明显的纳粹复兴迹象”,这番指控并非无的放矢,历史记忆与当下德国的强硬姿态叠加,让欧洲舆论泛起不小的波澜。有趣的是,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近期也提到,当前国际局势堪比二战前夕,这种跨越国界的“危机感”,究竟是真实预警还是刻意渲染,值得打上问号。
先别急着被“80万大军”的数字唬住,不妨拆解一下德国的真实战力。单论常规军力,俄罗斯仅现役军人就超百万,加上储备力量与完备的军工体系,德国即便全力扩军,短期内也难以填补差距。更关键的是,索尔弗兰克口中的“80万”并非德军独力承担,而是整个北约的联合兵力,可这个前提本身就站不住脚。特朗普政府正忙着从俄乌冲突中抽身,不仅终止了多项拜登时期的援乌计划,连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战斧巡航导弹都不愿提供,这种连武器都舍不得的态度,很难让人相信美国会为了德国卷入与俄的直接冲突。要知道,即便在拜登时期,美国也明确划下“不为乌克兰与俄开战”的红线。
![]()
真若走到开战那一步,后果谁都承受不起。对德国而言,本土必然成为战场前沿,那些被寄予厚望的交通枢纽、工业设施,都会是俄军的重点打击目标,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德国经济,将遭遇毁灭性打击。对俄罗斯来说,德国作为北约核心成员国,开战必然激活“第五条”条款,意味着要面对整个北约的军事压力,多线作战的困境会让战局变得异常艰难。
这场冲突的涟漪会迅速席卷整个欧洲。俄罗斯是欧洲的能源命脉,德国是欧洲的经济引擎,两者交火会直接引爆能源与经济双重危机。大规模难民潮将冲击欧洲各国的社会秩序,公共服务体系会瞬间被压垮,几十年构建的欧洲安全格局将彻底崩塌。放到全球层面,美英法三国的核弹头总数与俄罗斯不相上下,核威慑平衡一旦被打破,风险会呈几何级上升,全球经济混乱、安全秩序崩溃、联盟体系重组,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
![]()
说到底,索尔弗兰克的狠话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渲染“俄罗斯威胁论”,既能为德国不断上涨的军费找到合理借口,也能向国内民众交代援乌的必要性,同时还能配合美国的对俄遏制战略,稳固北约内部的团结。北约的逻辑向来如此,只有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才能让各怀心思的成员国放下芥蒂抱团取暖。
当下的欧洲,需要的不是“开战准备”的叫嚣,而是冷静的外交斡旋。俄军打响特别军事行动的根源,是北约东扩触碰红线,若继续用强硬言论激化矛盾,最终只会把整个欧洲拖入深渊。普京的警告已经给出,国际社会的眼睛也在看着,德国该做的,是收起霸权思维,回到谈判桌前,而不是做着“80万大军威慑”的虚幻美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