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盯着单次血糖值,却不知糖尿病的威胁也藏在血糖的波动里。
空腹≥7.0 mmol/L 或餐后 2 小时≥11.1 mmol/L,就会启动血管损伤的 “倒计时”,悄悄催生肾病、视网膜病变等问题,甚至糖尿病前期人群也已面临心血管风险。
临床发现,血糖的动态变化对血管的伤害,有时比单纯高血糖伤害更大。糖尿病专家方志辉主任表示,这3点必须盯紧:
1. 血糖波动:血糖如“过山车”
血糖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对血管的冲击比持续高血糖强 3-5 倍。血管内皮在 “高糖浸泡” 和 “缺血痉挛” 间反复受损,会从 “弹性管” 变 “脆玻璃”。
达标标准:日间血糖波动不超平均值的 1/3,且 70% 以上时间处于目标范围。
2. 长期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 “隐形力量”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近 3 个月血糖的 “纪录片”,比单次血糖更能预测并发症。数据显示,它每降 1%,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降 37%,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降 21%。
人群目标:普通成人<7.0%;年轻无并发症者<6.5%;老年有并发症者可放宽至 7.0%-8.0%。
![]()
3. 个体化目标:控糖不能 “一刀切”
不同人群的控糖目标差异极大:40 岁以下、病程短者需严控在 6.0% 以下;70 岁以上、并发症多者可放宽到 7.0%-8.0%,避免低血糖风险。
防并发症的方案:不止控血糖
想远离并发症,必须打好 “组合拳”:
血压:一般<140/90 mmHg,有心血管病者<130/80 mmHg;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普通者<2.6 mmol/L,高风险者<1.8 mmol/L;
生活方式:坚持 “喝汤→吃菜→吃肉→主食” 的进餐顺序,每周 150 分钟有氧运动 + 2 次力量训练。
血糖数字从来不是孤立的,盯紧关键值、稳住血糖趋势,再管好血压血脂,才能真正筑牢并发症的 “防火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