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再次在保险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近日,深圳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深圳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出20条具体措施,并配套2025年深圳保险创新项目清单。在这片制度试验田中,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众惠相互”)正以其机制创新与普惠实践,成为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本”。
![]()
机制创新:结余共享,让保险回归“互助”本质
作为国内首批相互保险社之一,众惠相互在深圳推出了专为新市民设计的“深圳众惠保”。该产品不仅涵盖“意外+医疗+重疾津贴”责任,更创新引入相互保险结余“共享”机制:投保人即会员,项目按季度单独核算,扣除运营理赔成本后,结余部分用于提升保额、出险救助及增值服务。
截至目前,“深圳众惠保”已连续发售多期,参保新市民超20万人,累计结余共享15万人次,分配保额约17亿元,真正实现“会员享受制度红利”。
聚焦特定群体:从“一老一小”到“带病慢病”
众惠相互将普惠保险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聚焦“一老一小、带病慢病”等传统保险难以覆盖的群体。以慢性肾病为例,其开发的16种保险产品覆盖CKD1-5期全病程患者,已为10万人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公司构建的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监控,推动患者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防控,助力30%参保人延缓病情进展,为“三医联动”改革提供可复制样板。
科技驱动:数字化重塑保险服务体验
在科技赋能方面,众惠相互2024年科技投入同比增长210%,技术人员占比超50%,成功上线数据仓库、产品工厂、AI机器人等数字化项目。其自研的“智惠赔”风控平台,依托机器学习与智能规则引擎,实现线上报案率92.3%,单证齐全1日结案率99%,最快结案仅3秒。
针对老年群体,公司推出大字版界面、语音导航、专属人工座席等适老化服务,显著提升服务体验。2024年,公司服务会员337万人次,赔付件数6.6万件,会员满意度超96%。
社会治理:保险成为基层治理新工具
众惠相互在成都参与的“华西妇儿联盟”项目,是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典范。通过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体系,制定50种儿科常见病标准化诊疗路径,并为参保儿童配备专属家庭医生,推动基层首诊量增长80%,次均费用下降24%。
展望:相互保险的“普惠之路”越走越宽
截至2025年上半年,众惠相互已开发运营10余个会员互助类项目,累计覆盖超120万人次,服务对象涵盖小微企业、高龄老人、乡镇农民、新市民、低收入人口、货车司机等群体。在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下,相互保险正从“小众试点”走向“大众普惠”,从“深圳样本”拓展为“全国实践”,成为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