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寒冷的街头,买一包热乎乎的糖炒板栗,是许多人秋冬季的乐趣。今天来和大家分享这颗小小的板栗背后的的悠久历史和食用价值。
板栗,这种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 的栽培历史。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板栗栽培已具相当规模。
板栗不仅历史悠久,还有着独特的生长习性。这种落叶乔木喜爱阳光,对土壤酸碱度极为敏感,适宜在pH值5-6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每年5-6月,板栗树开出芳香的花朵,到了9-10月,果实成熟,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一个总苞内含有1-7颗板栗。
![]()
(图源:千图网)
板栗的营养价值
板栗被誉为“干果之王”,其营养价值远超寻常认知。与传统坚果不同,板栗的淀粉含量高达56%-72%,更接近粮食作物。每100克板栗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接近馒头,使其成为坚果中的“主食”。
板栗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甚至是苹果的十几倍。其中的矿物质种类也很全面,包括钾、锌、铁等元素,含钾量比香蕉还要高
板栗还含有5.7%-10.7%的蛋白质和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营养成分使板栗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有助于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全面的健康食品。
板栗的药用价值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板栗被视为补肾佳品。药王孙思邈赞誉其“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本草纲目》也有记载“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也”。
板栗的药用价值不仅限于果仁。板栗的叶、壳、花、树皮等均可入药。板栗叶可治疗喉疔火毒;板栗花具有健脾止泄、散结消肿的功效;甚至带刺的外壳也有药用价值,煮汁外洗可治疗火丹毒肿。
板栗生食与熟食功效有所不同。生吃补肾强腰,适合中老年人肾虚引起的夜尿多、腰酸腿软;熟吃健脾养胃,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
![]()
(图源:千图网)
板栗的饮食文化
板栗的食用方法丰富多样,最经典的就是糖炒板栗,这种烹饪方式可追溯至宋代。
板栗入菜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板栗炖鸡、板栗烧鸭等菜肴不仅美味,还有健脾补肾的功效。板栗与肉类同炖,既能增加风味,又能平衡营养,是秋冬进补的佳品。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群,板栗粥是理想选择。将板栗与山药、大米一同煮粥,温和易消化,特别适合老年人及消化不良者。
板栗还可加工成各种点心,如板栗酥、栗子饭等,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创造性。
这里的板栗不一般
在众多板栗品种中,产自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的青龙板栗尤为出众。其品质优势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 青龙地处燕山山脉京东板栗黄金产业带,“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搭配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9.6℃恰好契合板栗生长需求。
青龙板栗具有果型端正、果粒均匀、色泽亮丽的特点,尤其是含糖量高、肉质细腻、软糯香甜、涩皮易剥离。
青龙板栗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如今栽培面积已超过100万亩,位列全国各县区之首。近期,“青龙板栗”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选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正式跻身农业品牌“国家队”。
![]()
(图源:青龙报道)
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燕山。如今,青龙板栗已出口至亚洲、东南亚、北美洲、中欧等地区,尤其在日本市场,青龙板栗占日本进口中国板栗数量的30%。
这种曾经养活了无数先民的“铁杆庄稼”,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板栗的食用禁忌
尽管板栗营养丰富,但食用也有讲究。由于淀粉含量较高,板栗不易消化,一次食用过多可能导致腹胀不适。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及便秘人群应少食。
板栗的含糖量也较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食用,若食用板栗,应相应减少主食摄入量,以保持血糖稳定。
元代名医朱震亨曾指出:“然栗大补,柿大涩,俱为难化,亦宜少与。”建议每日食用量,生食以3-5颗为宜,熟食也要适当控制。
编辑:王润楠
责编:王润楠
执行主编:徐菁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