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我们的出行方式极为便捷,无论身处天南地北,我们都能乘坐飞机,轻松抵达心之所向的地方。
然而这一切便利的背后,都离不开莱特兄弟在1903年的历史性贡献——
他们驾驶着自行研发的“飞行者一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空中持续动力飞行的壮举,为人类的航空事业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莱特兄弟的事迹也让一位中国人深受震撼和启发,他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的冯如。
冯如不仅看到了航空事业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也看到了自己报效祖国、推动国家强盛的机会和途径。
为此,冯如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航空事业。
他不仅是中国最早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的人,更因其卓越的成就获得了美国媒体的赞誉,被尊称为“东方莱特”。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冯如的传奇一生。
![]()
贫寒出身,异国奋斗
1884年1月12日,冯如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莲岗堡的一户贫农家中。
冯如的早年生活用“悲惨”二字来形容也不为过,他自幼就饱受贫困的摧残,他的几个哥哥多因物质条件匮乏而早逝。
不过物质上的匮乏并未造成冯如思想上的贫瘠。
冯如爱动脑筋,喜欢动手做各种东西,他制作的轮船、车辆等模型玩具惟妙惟肖。
相传,童年时的冯如曾动手自制了一个特别的风筝,风筝两翼各悬一个小木桶。
村里乡亲都不相信风筝能把小木桶带上天,冯如则不慌不忙地把风筝拉到村东空地上放飞,风筝带着小木桶吃力地飞上了天空。
这件事一下成为了乡间奇闻,传遍乡里。
到了上学的年纪,冯如便开始在家乡的一所私塾念书,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却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卓越的天赋。
他不仅学习了《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启蒙课本,还接触并掌握了珠算、写信等技能。
更重要的是,他在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英雄的传奇故事。
其中冯如最喜欢的就是《封神榜》中,辛环与雷震子空中大战的故事。
那些神奇的飞天场景,在冯如心中种下了对飞翔的向往。
随后,冯如又在邻村的学校半工半读,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
可当时中国时局动荡,冯如的家庭也陷入了困境。
为了补贴家用,1895年,冯如决定跟随在国外经商的舅父,远赴美国旧金山。
当时由于美国推行排华政策,冯如常常因为黄种人的身份而遭到白人的奚落与歧视。
他先后在船厂、电厂和机器制造厂做学徒和工人,工厂总是把脏活累活安排给他。
那段时间里,冯如还经常遭到工厂的不公解雇,工作极不稳定且收入微薄。
但艰难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冯如自暴自弃。
他半工半读,利用工余时间自学机械和电器的设计制造技术,技艺日益精进。
他研制的抽水机、打桩机和无线电收发机均展现出精湛工艺与优良性能。
特别是他制造的小型发电机,不仅发电效率高,而且还便于携带。
在美国务工期间,冯如不断地积累机械技术,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从众多工人中脱颖而出,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机器制造家。
![]()
![]()
矢志追梦,航空先驱
1903年冬天,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冯如也得知了这一新闻,他敏锐地察觉到航空技术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内心燃起熊熊烈火。
他下定决心要学习并掌握航空技术,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坚信,既然美国人能驾驭天空,中国人同样能够展翅翱翔。
于是,冯如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研制国产飞机的征途。
1906年,他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口号向华侨筹资,着手准备研制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
然而,飞机研发的复杂性与高昂成本远超初期冯如预期。
资金筹措艰难,加上没有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团队支持,冯如面临着重重考验。
尽管如此,冯如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选择变卖家产,继续自己的飞机研制之路。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辛钻研和不懈努力,冯如终于在1908年5月打造出第一架飞机。
但事与愿违,这架飞机的首次试飞惨遭失败,飞机不幸坠毁于跑道上。
一段时间后,冯如的工厂又发生火灾,更是雪上加霜。
一连串的打击使冯如的诸多心血付诸东流,不少赞助商也因此停止了赞助。
面对挫折,冯如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决定从头再来,誓要实现中国人的飞行梦。
1909年9月21日傍晚,在美国奥克兰市派德蒙山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即将到来。
冯如坐在自己精心打造的“冯如一号”飞机的简陋驾驶舱内,目光坚定地望着眼前那片广阔的天空。
伴随着引擎声轰鸣,他紧握操纵杆,操纵“冯如一号”腾空而起,划出一道完美的椭圆形航线。
“冯如一号”试飞成功,最高升至4.5米,飞行距离约800米,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欢呼。
中西报刊竞相报道这一消息,美国《旧金山考察者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冯如的照片,称冯如为“东方的莱特”,并惊呼:
“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
“冯如一号”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制造并驾驶的第一架动力载人飞机。
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正式起步,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
![]()
![]()
未酬,英魂永驻
冯如此举不仅赢得了国人的赞誉和敬仰,也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然而,冯如之后的人生旅程却交织着遗憾与悲壮的色彩。
当时,航空这一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欧美各国不惜重金招揽人才。
而冯如在收到两广总督张鸣岐等人邀请后,毅然拒绝了美国提供的高薪职位,于1911年3月携自制飞机归国。
然而,冯如的归国之路并非坦途,清政府因怀疑他可能与革命党有所关联,对他严密监视,处处提防,让冯如十分失望。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国民革命政府成立,冯如被任命为广东革命军飞机长。
他加紧制造飞机,率助手用了约3个月的时间,便制成了一架飞机。
这是中国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由此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新的一页。
1912年8月的一天,冯如在一场飞行表演中不幸遇难。
在降落的关键时刻,为了紧急躲避突然闯入飞机跑道的两位儿童,他果断拉升飞机,却因此导致飞机失去平衡,最终坠落地面。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冯如依然心系着航空事业,他留下遗言:
“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
这份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令人动容。
冯如的离世,无疑是中国的航空事业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如今,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已步入崭新的辉煌篇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像冯如这样的先驱者的努力和奉献。
他们的名字,将永驻中国航空史册,激励后人勇往直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